文章内容

石家庄铁道大学 - 《石家庄铁道大学报》

拓展国际化视野

□本报评论员

2010-03-15     浏览(601)     (0)

文章阐述了高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性,包括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等方面。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为高校国际化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学校应全面深化和依托与董事单位的合作关系,提升竞争力。国际化既是大学的办学方向,也是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学校应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


  备受社会瞩目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关于“高等教育”部分直面现实问题,有诸多突破、创新和亮点。
  《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形成一批世界一流学科,产生一批国际领先的原创性成果,为提升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战略谋划,以及“鼓励学校优势学科面向世界,支持参与和设立国际学术合作组织、国际科学计划,支持与海内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的发展路径,让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拓展学校国际化视野,推进国际化进程,不再仅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种教育实践。它是学校科学研究的需要,也是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也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需要。“国际化”应该成为学校发展的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举措。
  拓展国际化视野,要求我们要重新审视高校的功能。传统的高校以向本国或本地区的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为使命,而国际化则意味着大学将被引入到全国乃至国际范围的竞争中。国际化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学校整体办学与国际高等教育的交流合作、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也包括学校办学理念与世界高等教育先进理念的接轨,必然也包括我们的教师进入国际学术领域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以及我们的管理人员对国际高等教育相关思想和经验的学习把握。国际化将逐渐成为大学规划、管理、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一个核心要素。
  学校的国际化程度,从主体方面看,要看教师、学生的国际化水平,看他们的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国外许多好的大学,面向全球招聘教师,其师资队伍中有很多国际型的教师,大学里国际学生的比例也比较高,好的大学本科生中国际学生比例达到5%-10%,国际学生在研究生中的比例更高。此外,判断一所大学的国际化程度还要从教学与科研活动方面来看,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国际化水平主要表现在使用国际水平的教材、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双语教学特别是用国际性语言提供的课程程度、跨国合作教学和科研、在国际一流学术杂志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举办的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等。
  据此,学校应按照“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的思路,积极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注重观念更新和制度借鉴,把学校、学科和个人的发展放到国际参照系中进行比较和检验。国际化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识,增强就业能力及拓宽视野,而且能帮助教师接触到国际先进的教学、科研的新思想及新方法。中国高等教育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高校只有通过差异化的发展战略打造“产品差别”,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上才能更好地契合社会需求,避免同质化竞争。
  开展国际化教育,我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我国铁路建设坚定不移地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不仅在国内,在世界范围内也创造了"中国铁路"的新品牌、新形象。中国铁路现代化建设成就已经成为一张“中国名片”。据报载:仅2009年,就有626辆双层不锈钢客车出口澳大利亚,20台大功率内燃机车出口新西兰,沙特麦加朝觐轻轨路、委内瑞拉中西部铁路等多项海外项目正在开工建设。铁路现代化建设正从“引进来”转变到“走出去”,迈出了开拓国际高端市场的坚实步伐。2009年有100多位外国元首、政要和代表参观考察京津城际铁路,对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给予高度评价,美国、巴西、俄罗斯等不少国家均表达了与我国合作的意愿。目前,铁道部已成立了中美、中俄、中巴、中沙、中委、中缅、中吉乌、中波、中印等境外合作项目协调组,组织国内有关单位开拓境外市场,“走出去”的步伐将更进一步加快。
  作为铁路建设人才培养的高校,我们应该全面深化和依托与董事单位的合作关系,确立国际化教育理念,创新合作模式,按照依法合作、互惠互利、形式多样的原则,依据建平台、抓项目、“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鼓励教师积极争取国家基金和国际资助,支持更多的教师去海外合作研究、发表成果、沟通交流,吸引更多的高水平外国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和合作研究;利用国际合作关系,有计划地组织青年教师和管理人员去国外学习进修,开阔视野,提高科研、教学、管理能力;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为学生赴海外学习和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
  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网络化的今天,人类已步入以知识为驱动力的社会。在这种背景下,今天的大学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员的流动,已不能也不再局限于某地,而应该是在日益开放的国际市场上的一个全球性参与者。要在国际学生市场、跨境教育、招揽人才、争取国际基金、提高教学和研究质量、扩大国际声誉等方面积极参与竞争,提升竞争力。国际化既是大学的办学方向,也是提升大学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方法和途径。学校应不断拓宽国际化视野,强化国际化的办学理念并付诸实践,拓展更大的办学空间,激发自身的生机与活力,在激烈的高等教育竞争中争取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