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 - 《中国人民大学》报
“低碳”离我们很近
作者:■魏薇
我校勤工助学中心组织“学长的火炬”活动,通过收集废旧课本和笔记免费提供给低年级同学,传递低碳理念。大学生应该做低碳生活的领先者和倡导者,将低碳落实到行动上,将低碳理念宣扬到社会中。在校园里举办低碳生活宣讲会,普及低碳生活细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活动,如测量碳排量。
每年开学之初,我校勤工助学中心组织的“学长的火炬”活动得到在校学生强烈号召和相应。学校组织高年级同学将用过的课本和课堂笔记收集起来,在公共教学二楼门前为低年级同学免费提供这些书籍和资料。学长的火炬点燃的不只是知识的光辉,更点亮了环保的理念。这个活动也与当下流行的“低碳”口号相契合,减少了书本纸张的浪费,体现了资源的再利用。
在经济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低碳”,即倡导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成为时下环保的新风尚。低碳倡导的是一种节能减排的理念,但是很多公众对低碳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宏观层面,认为低碳经济应由政府来主导实施。
其实“低碳”不单是在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减轻负担,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更是一种积极的生活心态,倡导着人们返璞归真地去进行自然的活动。“低碳”并不仅仅标记在宏观经济、高效能源上,它其实离生活很近,它记录在生活小贴士上;“低碳”并不仅仅着力于政府,它其实离我们很近,它体现在一些小动作上。
降低碳排量并非难事,能够落实到正常生活的每件小事当中。关掉空房间里的空调、少看些电视、多吃蔬菜少吃肉、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少乘电梯等,可以显著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低碳”离我们大学生也很近,降低碳排量更应该灌输到每个大学生的行动当中。教科书、笔记可转借给下一届同学;多用电子邮件、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打印机和传真机,并提倡双面打印;少用纸巾,多用手帕;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既省电也维护电脑;如果只用电脑听音乐,显示器可以调暗,或者关掉;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随手关灯、拔插头;尽量不坐电梯,爬楼梯;出外鼓励乘坐公交;多到郊外运动,多植树。
“学长的火炬”正是将低碳理念切实地植入到大学生的行动当中,使学生对节能减排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勤工助学中心利用收集来的废旧海报、招新表、广告传单等,在背面印制记书卡提供给图书馆,不仅节约了资源,更方便了同学,将低碳与生活紧密的结合起来。
大学生在低碳生活的践行中应该做领先者和倡导者,将低碳落实到行动上,将低碳理念宣扬到社会中。在校园里,举办关于低碳生活的宣讲会,宣传低碳的重要性,普及一些与低碳有关的生活细节;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比如测量生活中的排碳量,真实地去感受碳排量的变化。同时大学生可以走进社区,为普通民众宣传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生活方式,将低碳与我们每个人越拉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