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苏大学 - 《江苏大学报》

忆 父 亲

作者:刘红英    
2010-03-10     浏览(229)     (1)
今年三月八日是我父亲刘振堂的百岁诞辰。父亲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但他的音容笑貌始终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适逢他百岁诞辰,我写下这些文字,作为对他的纪念与怀念。
  在我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要求就非常严格。他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在哈尔滨一个国营大厂担任领导工作。我上初中就在厂办的职工子弟学校读书。父亲时常告诫我,不要有优越感,不要以为自己是厂领导的孩子就觉得了不起、看不起工人子弟,要和工人子弟打成一片。我牢记着父亲的话,交了好多工人子弟作朋友,和他们一同学习,一同玩耍。
  父亲还教育我和弟妹们要艰苦朴素,克服生活中的困难。我上高中时,国家正值困难时期,粮食不够吃,大家经常挨饿。有一天晚上,家里熬高梁米粥,一人只能喝一碗,我就在饭桌上发了几句牢骚,父亲立刻严肃地对我说:“这比长征时爬雪山、过草地好了不知多少倍!你还有什么不知足?要学会克服困难,现在又不是你一个人在挨饿。”我听了觉着很惭愧。当时我家里人口多,又要照顾老家亲戚,我和弟妹们很少穿到新衣服,旧衣服上也常打着补丁。我高中二年级以后在班上担任团支部书记,由于工作的原因,经常和外班的同学接触。有一次,一位外班的团支部书记问我,家是不是在农村,我说不是,他很惊讶,说:“我看你总是穿得那么破旧,还一直以为你是农村来的呢!”
  然而,更使我难忘的是父亲一心为革命、一心为工作的高度负责精神。
  一九五〇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父亲正在沈阳的一所学校担任领导工作。得知音讯后,他非常着急,他明知在朝鲜和拥有先进武器装备的美帝作战会有生命危险,但他不怕流血牺牲,毅然跑到中共中央东北局请求赴朝参战,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父亲便作为首批赴朝的志愿军去了朝鲜。在朝鲜,他荣获了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颁发的二级国旗勋章和三级自由独立勋章,直到一九五二年奉调回国。作为一名地方领导干部,请求参军参战,这在当时也是不多见的,这体现了他革命的大无畏精神。
  在朝鲜,由于长期生活在坑道中,父亲得了气管炎,后又发展成肺气肿,病情十分严重。回国后,由于所在的哈尔滨冬季非常寒冷,父亲无法在冬季工作,只能去关内疗养。一年只能干半年工作,这使他心中非常不安。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他向中央组织部打报告,请求去关内工作,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从哈尔滨调到了南方小城镇江,在镇江农机学院担任党委副书记。
  文革期间,父亲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坚定信仰,正确对待,相信党会对他有公正的结论。由于长期积劳成疾,他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父亲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教诲我却永远铭记心中,他一心为革命、一心为工作的高尚品质永远激励着我走过人生。我要告诉我的后代,让他们把父亲的精神永远地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