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转变发展方式·物探一线见闻(1)
转变发展方式,首先是意识形态的转变,是思想认识的转变;认识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基于此,也就有了———

库区勘探出奇兵

———物探254队四川盆地云安厂构造带天乾坪构造二维地震详查施工纪实

作者:□记者 屈永志 吴川 通讯员 何宗孝    
2010-11-06     浏览(301)     (0)

  前不久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认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是承担国家经济发展重任的国有企业今后一切工作的目标与方向。
  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记者走近川庆物探一线,所见所闻,感悟颇深。从每个勘探工程的确立到项目的部署运作,上上下下,都在躬身实践,为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探索。由此,记者采写了一组来自物探一线的报道,请予以关注。
川东地区高陡构造带,油气蕴藏潜力巨大。前期的勘探成果、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地质家们的大胆决策。依据西南油气田分公司2010年川东地区石炭系深化勘探地震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拓展川东地区石炭系勘探成果,在至今还未上过大钻、18年前技术、装备都十分有限的情况下仅做过二维地震勘探的天乾坪构造,部署了《四川盆地云安厂构造带天乾坪构造二维地震详查》项目。受川庆物探公司指派,物探254队承担了本项目的野外资料采集任务。
  天乾坪构造地处三峡库区的崇山峻岭之中,这里属典型的山地地貌,区内地形起伏剧烈,沟壑纵横。最高海拔1395米,最低海拔131米,相对高差达1264米,是公认的勘探高难工区。加之90%以上的植被覆盖,工区中部为大面积无人区和极为不便的交通,勘探作业面临重重困难。
  困难面前无弱兵,金戈铁马战库区。携拥当今一流的勘探技术装备,运用全新的施工方法,从7月下旬开始,队领导杨森、龚兵、杨兵、李向阳带领这支曾转战南北、功勋卓著的队伍,冒着炎夏酷暑开赴工区,在地处重庆市万州区云阳县境内400多平方公里的施工区域内,拉开了征战三峡库区勘探项目的序幕,担负9条测线、983炮(含试验20炮)的资料采集作业任务。
  烈日下风雨中,测量钻井艰难推进10月23日9:30,连日阴雨后难得的艳阳天。记者一行来到1线837.5井施工作业现场,这口井刚好完钻,9机场机长张举成正组织施工人员把设备搬迁钻机到凉水井工区。他告诉记者,这个工区的施工太艰难了,有时候两三天也打不出1口井来。
  据队领导介绍,整个项目施工统计,队上为项目施工组织的20台多功能和QPY钻机,每台日工作量仅0.84口井。主要是构造主体地形起伏大,交通条件差,钻机搬迁、钻井油料的运送和后勤保障困难,全靠修路搭桥,人工肩挑背扛到工地。平均计算,构造主体完钻1个井位需搬家时间1天,是影响钻井施工进度的主要原因。井位上山后,钻井基本无水可寻,测线最北段的遂宁组井位采用QPY钻井,日均时效因缺水也仅为1.2个。施工期间10多天下雨,根本无法组织施工,影响了钻井时效。
  测量施工由于工区地形起伏大,沟壑纵横,悬崖峭壁多,造成选点十分困难。构造主体段林区覆盖率高,GPS信号差,也对测量进度造成影响。还有由于采用双串检波器垂直测线完全拉开线形埋置,组合基距达22米。选择检波点位置时,要充分考虑埋置要求,尽可能满足拉开埋置的原则,优选接收点也影响了施测时效。施工期间雨天较多,影响了测量作业。
  11:30,记者一行到达9线(联络线)仪器内部,据施工作业介绍,整个排列搬迁已是第二天,还在摆排列,要明天(10月24日)才能开炮生产。质量与安全,始终是项目施工的重中之重天乾坪项目构造顶部及断下盘构造复杂、成像较差。如何抓好该段的生产质量,提高该段的资料品质,确保圆满完成地质任务是本轮项目施工的重中之重。
  施工中,该队首先加强施工过程控制,强化点试验采集,在构造不同层系做激发药量试验;强化地形高陡段物理点选点质量;强化激发井深。由于构造主体出露须家河组砂岩、雷口坡和嘉陵江组灰岩,两翼靠近主体为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岩层异常坚硬,加之山上缺水十分严重,钻井施工困难,为确保钻井质量达到设计要求,主要采用空气钻机进行施钻;自行研制了专门的洗井工具,共洗井22口,确保了口口井深质量达到规定要求。同时,强化下药质量,针对不同地段井位采取不同方式闷井,减少井口冲出,确保激发能量充分下传,有效地减少(削弱)了声波、低频干扰。强化检波器埋置,努力改善接收条件。
  天乾坪项目构造主体由于地表和地腹原因,资料十分难得,为提高构造主体资料信噪比,该队严格按设计施工,严格加强三级质量检查制度。施工过程中,项目组和甲方监督也对各工序施工质量进行了跟踪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使整个施工始终保持受控状态,所完成的各项质量指标均优于合同指标。
  爆炸作业管理、交通运输安全、过陡崖搬迁、林区防火、目视化管理、新增风险管理是项目安全工作的重点。施工中严格按项目《HSE作业计划书》进行施工作业。严格过程控制,严格岗位安全职责,项目自运行以来,实现了“零事故、零伤害、零污染”的目标。
  记者11月5日发稿时,从一线工地传回信息,项目施工已按计划于10月下旬圆满结束。所获资料从现场处理剖面看,构造翼部剖面信噪比高、成像效果好;构造顶部主要目的层连续性和成像效果相对老资料有明显改善,能达到地质任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