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川气出川”、“外气进川”,梁平作业区管线在输气管网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由于管线还没有设计复线,责任大、任
务重,作业区8名管护工,每人平均管辖56.6公里管线,每月不算重复走,即使从理论上算,他们每年都要徒步巡查5400多公里管线,而山路崎岖蜿蜒,他们实际上走得更多、更险。

脚板丈量线路 实干彰显风采
———记输气管理处梁平输气作业区管护班员工

2010-10-14     浏览(390)     (0)

  破晓、斜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背着工具包,身着红色工作服,不管是炎炎烈日还是风吹雨打,他们行进在羊肠小道、跋涉于崇山峻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用双脚丈量着前路,用实干肩负自己的责任。他们,就是本文的主人公———输气管理处梁平输气作业区管护人员。“我们的工作很平凡,但是责任却很大,不出去看看这些管线,心里就觉得不踏实。”管护班班长姚建文总是这样说。作业区的领导们每每提及这群人总是止不住的欢喜———“这是一支尽职尽心、踏实肯干,擅长沟通、打硬仗,敢于打硬仗的队伍,他们打出了梁平作业区的风采”。
  每年巡线5400多公里梁平输气作业区所辖453公里管线,交织成环状。其中70%管线穿梭在群山峻岭的下面,道路极其坎坷陡峭。每天,管护人员都会背着行囊亲自出去瞧瞧这些管线,像对待一个老朋友那样,查看是否有违章建筑在修建或者不符合规范的工程施工。每遇暴雨就是他们最揪心的时刻,“我就害怕下雨会发生山体滑坡,那是最危险的情况,管道轻则露管塌陷,重则扭曲变形甚至爆炸。”负责管理屏忠线的管护工、同时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邓磊表情严肃地说道。迄今为止,屏忠线共发现并治理多处危岩垮塌,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邓磊爽朗笑道———“等A101二期工程施工完了,我就放心一大半了。”
  “卷尺、万用表、相机、记录本……”巡线时,就是这些“行头”陪伴着他们。“走南万线无人区时,我还要背上一些面包,几瓶矿泉水,拿着一根棍子才敢走,里面很多地方手机信号都没得,拿棍子是为了预防碰见毒蛇这些。”管护工刘金江还心有余悸的回忆着。
  “川气出川”、“外气进川”,梁平作业区管线在输气管理处管网占有极大战略地位,加上管线还没有设计复线,责任大、任务重,作业区8名管护工,每人平均管辖56.6公里管线,每月不算重复走,即使在理论上来看,他们每年都要徒步巡查5400多公里管线,而山路崎岖蜿蜒,他们实际上走得还要更多、更艰险。
  血性男儿不言苦他们用青春书写人生新篇章,他们用激情浇灌美好未来。血性男儿不言苦,是他们最真实的工作写照。
  7月“拖拉机”的故事———“这次要表扬下徐力,加的5根里程桩,算起买桩费用、车运输费用、请民工费用一共只花了750元,为作业区节约了成本,这么短短一天,我很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呢?”维修站代站长晏贤臣在每周例行班会上惊讶问道。刚转正的转业军人且是党员的徐力才慢慢说出经过,原来,他在忠县输气站附近买了5根里程桩,联系了一辆农村的拖拉机,然后一屁股坐在拖拉机里的里程桩上,顶着烈日,颠簸近2小时老路送到万忠线D008处,并当天请了几个民工完成了这次加桩任务。其实,加桩的上一周徐力还满面疑惑地询问怎么买桩、怎么加桩这些流程;平时大家都是用的作业区的皮卡车拉桩去现场加的。
  拖拉机的故事由此传开。
  8月“发传单”故事———“兰思源,你手上拿的啥子,花花绿绿的。”“管道保护宣传单撒,认不到字啊?”有人接过来看了下,“我们作业区印的不是这种格式的嘛,你哪里来的哦?”“嘿嘿,我自己印的,高尚吧!”兰思源很不“谦虚”地回答道。
  原来,南屏线即将投产,为了管线管理更方便,管护工兰思源沿途巡线发完了作业区印发的传单后发现不够,就又自己出钱印发了1000份。其实这样的故事在梁平作业区管护班不胜枚举,姚建文、姚远、陈海军的超强协调能力加强了地企联动,贾平的调度工作保证了管道沿线重要信息畅通,万强、先伟的任劳任怨也鲜明体现艰苦奋斗的价值。
  扎根在基层、战斗在基层的管护人员就是这样一群可爱又可敬的人,正是因为他们兢兢业业做事、认认真真负责、默默埋头苦干,梁平作业区至今才没有发生过一起重大管线事故,长期以来安全平稳的向川渝下游地区输供气,给用户做好了服务,给企业担当起了责任,他们人在山区行,但心系社会福,川渝的发展川渝的兴盛,离不开这群可爱的人! (周蓉 王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