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十一五”须家河嬗变

———西南油气田公司“须家河组”勘探综述

作者:□记者 周泽山 特约记者 冯雪梅    
2010-10-14     浏览(360)     (0)

  须家河,那是储气的“河”。
  四川盆地,沧海桑田。远古的须家河,演变为西南油气田公司当今勘探的储气层———须家河组。2010年9月,安岳区块试采。由此上溯五年,合川气田“我为祖国献石油”歌声嘹亮,广安气田再现“云雾深处把井打”恢弘场面。由此上溯四十年,广19井投产。
  勘探之光,穿越时光隧道,劈开坚硬岩石,照亮了神秘的河床。
  从“倒逼”到“顺势”,叩开信心之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重任,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难题。
  “川东石炭系”是西南油气田公司的顶梁柱。从1977年10月发现,至2005年,一路辉煌:年产量占西南油气田“半壁江山”,形成了勘探开发配套技术,培育了一支优秀队伍。
  人们对川东石炭系“爱恨交加”。爱的是“贡献巨大”,恨的是“难以替代”。川东北飞仙关组高含硫气田群横空出世,又延缓开发,使“摸得着的希望”化为“看得见的期货”。
  天然气对川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独特作用,决定了增储上产 “只能前行”。“十一五”期间,“目标不变、调整实现”成为西南油气田公司班子共识,天然气勘探战略准备领域———须家河组迅速跃升为战略突破领域。
  10月1日,四川遂宁跑马滩水库。垂钓中的高级地质师杨金利,回忆当年的心情,庆幸自己已在“须家河”下钩,只是喜中有忧,喜的是“比预期来得更早”,忧的是“科研尚未成功”。
  从“后备”到“主力”,深化科研攻关几个数据,概述了须家河组的“大格局”:天然气资源丰富,探明程度低;合川、广安地区1958年首钻合1井、广1井,安岳地区1962年首钻通1井,至2000年,“干井”较多,广安境内的广19井堪称“明星”,1971年9月投产,连续产气至今。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蕴积着我国第一个天然气工业基地的精髓,西南油气田公司不缺征服“须家河”取得新发现的智慧。
  精英上阵,强势攻关,形成的广安勘探新方案,西南油气田公司迅速批准。至10月1日累计产气约4千万立方米的广安2井是“主干”,2005年3月9日完钻,测试日产量超过4万立方米。
  初战告捷。以“优化、简化、强化、细化”为重心,推进勘探战略突破的“广安工程”迅猛登场。
  站在须家河组成为增储上产新主力的坐标系上,西南油气田公司启动了4个“深化攻关”课题,寻找大气田的成藏主控因素、储层改造等囊括其中。
  从“单一”到“组合”,突破储层认识四川盆地南部,“页岩层勘探天然气”试验现场。9月20日上午,机器轰鸣,“加砂压裂”循序渐进。
  加砂压裂新技术成熟于须家河组勘探的“提高单井日产量”实践中。与之“联袂起舞”的,还有储层预测、欠平衡钻井、水平井、储层保护等新技术。
  单一的新技术组合应用到广安气田,“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形成的新认识是动力之源,基本内容包括含气面积大、储层为裂缝———孔隙型、低孔、低渗,核心结论是 “具有形成大中型气田的地质基础”。时间静静地流淌。2007年4月,广安002—H1井完钻,水平井段长度为四川油气田之最;同年9月,斜井———广安气田002-X36井完井,创造了单井测试产量最高纪录。
  伴随“广安气田单井产量低”现状的改变,人们对须家河组的认识也发生重要变化。广安气田探明储量获国家储委审查通过,西南油气田公司在须家河组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气田 “瓜熟蒂落”,沿着须家河“顺藤摸瓜”也无可非议了。
  从“广安”到“安岳”,扩展勘探领域挟广安气田勘探之威,西南油气田公司挥师合川。新钻的合川103井等4口井“气势不凡”,从而圈定了合川1井区块、合川7井区块。
  探明储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石,引发石油人情感共鸣的天籁之音,需要大手笔的气魄,更需要大视野的谋略。
  执着,决定着执行力。“十一五”开局,西南油气田公司吹响 “须家河组规模效益开发”号角,人不解甲、马不离鞍。
  四川安岳县,取 “安居于山岳之上”之义。9月27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党政主要负责人一同踏上这片热土,用意鲜明:扩展须家河组勘探领域的又一力作,20多口探井的人多、事多,心存牵挂。
  比较西南油气田公司2005年9月、今年9月的探明储量“饼图”,须家河组的“块头”显著增大,广安气田、合川气田、安岳区块功勋卓著。
  凝望勘探须家河组的历史深处,“嬗变”印记清晰可见。矢志不渝,明天,“须家河”会更加亮丽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