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江安作法”应运而生
———蜀南气矿“江安经验”新闻调查之四
作者:□特约通讯员 张灵
翻开蜀南气矿江安采气作业区 《气田气井综合年报》,一组对比数据显示:从2002年的天然气年产量0.98亿立方米跃升到2009年的1.244亿立方米。数据的背后,更多的是精彩与艰辛!
江安采气作业区,所属气田全部为低压有水气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高达96.5%。成立八年来,在没有一口新井投产、没有新的产能接替区块补充的情况下,却实现了天然气产量连续八年稳中有升,老气田综合递减率连续八年为零的奇迹!奇迹的背后,奥秘何在?“妙手回春”之“一田一策”
对低压有水气藏的开采,江安采气作业区如果没有华佗“妙手回春”般的诊治手段,是绝不可能创造奇迹的。
“妙手回春”第一招———“一田一策”,就是根据不同气田的基本情况,采取不同技术对策,优选气井合理的生产制度和最佳的生产工艺。
付家庙气田,茅口组产水,为边水气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99.37%。平均井口生产压力1.3兆帕,产水和输压制约产气量。针对现状,重点分析了气田储量变化及气井利用情况,认真分析采气曲线变化,分析气水产量变化规律,采用气举+泡排+增压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付22井,自2003年4月复产以来,为作业区增产天然气7354万立方米。
老翁场气田,茅口组产水,构造顶部地层水不活跃,为边水气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99.2%。与付家庙气田相比,该气田平均井口生产压力更低,仅0.8兆帕,而制约其生产的瓶颈在于产水和输压过高。找准症结,就能开出治病的良方。作业区采用优选管柱+增压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老4、老6、老12井;采用气举+增压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老14井。
牟家坪气田,地层水为断层控制局部封存水,为多裂缝系统有水气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0.28%。平均井口生产压力1.0兆帕,同样的症结在于产水和输压制约了产气量。通过分析论证,采用优选管柱+增压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牟7、牟9井;采用气举+泡排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牟14井;调整管网,高低压分输,如牟8井。
长宁气田,茅口组产水,为裂缝性有水气藏,可采储量采出程度91.4%。平均井口生产压力1.3兆帕,地层压力低,产水制约产气量,一旦被水淹,复活难度大。作业区针对不同阶段分别采取了气举复活后泡排带水生产、增压+泡排、气举+泡排组合排水采气工艺,如宁5井。同时调控场站、管网压力,做到“停机不停产”,保障气井气水稳定流动,实现长期稳定排水采气。
一个气田一个技术对策,好比一种医术对付一种病症。不仅针对性强,而且治愈率高,最后得到的效果当然理想。“妙手回春”之“一井一法”
“妙手回春”第二招———“一井一法”,根据气井不同类型不同特点而采取的不同管理方法。如,成功的“低排高采”技术,就是利用多井裂缝系统低部位的气水同产井,实施气藏整体治水,达到稳产目的。以付家庙气田付5、付11、付31井为例,其中付31井位于构造低部位,产层海拔比高点部位的付5井低260.43米,比付11井低164.98米。按照“低排高采”的要求,付31井气水同产,作业区千方百计坚持排水采气,阻止地层水向高部位窜流。付31井地层压力仅3.6兆帕,采取气举+泡沫+增压组合工艺排水采气生产方式,日均产气2万立方米,日均产水42立方米,累计产水22万立方米,保证了高部位的付5、付11井无水稳定生产。该裂缝系统3口生产井,仅2009年产气2173万立方米,平均日产气6万立方米,达到了“低排高采”稳定生产的目的。“妙手回春”之“一题一诊”
“妙手回春”第三招———“一题一诊”,就是针对不同层面的问题采取不同的诊断措施。地质情况复杂,气水动态多变,剩余地质储量分布在低压有水气藏,这些都是作业区面临的困难,认真查找制约气井稳产的各个“瓶颈”,再逐一击破是作业区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一题一诊”中最成功的方法要算“三级分析制度”。
第一级分析制度,就是每年初,作业区邀请气矿专家、副总师,以及开发科、生产运行科、勘探开发研究所等相关技术精英参加的“第一级气井动态分析会”。目的是针对各个气田的整体情况,通过“望闻问切”,“把脉会诊”,分析开发形势,研究挖潜思路,优化增产措施,然后“对症下药”实施,为作业区全年以及今后的保产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
第二级分析制度,指每月初,作业区主管生产的领导、生产技术办公室的技术干部、各井站的班组长针对当月生产动态召开的 “第二级气井动态分析会”。较之“第一级气井动态分析会”,这是一个集中火力与 “拦路虎”短兵相接的会议,其目的是及时解决当前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级分析制度,指各个井站针对每一口单井坚持每月召开的一次班组气井分析会,即“第三级气井动态分析会”。三级分析由井站班组长负责,目的是动员全体井站员工集思广益,认真落实气井管理“时巡检,日监控,周对比,月分析”制度,发挥员工动手动脑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井站生产 “献计献策”。最成功的例子要算老1井站班组气井分析会提出的《老12、老7、老9井分输改造》“金点子”建议,经采纳实施后,获得了日增产0.9万立方米的效益。 (下转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