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他们破译西北地区神奇的地质密码,他们是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解密者”的石油恋

作者:■唐浩 周幼君 何帅兵    
2010-07-13     浏览(273)     (0)




  在库尔勒喧嚣的迎宾路上,一栋不起眼的4层小楼里,川庆物探山地分公司、物探研究中心西北所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工作人员正在默默地工作。
  他们来自天府之国,身穿红色信号服和白大褂。复杂抽象的地震资料,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开启油气迷宫的“金钥匙”。他们是破译塔里木、准噶尔等西北地区神奇地质密码的“解密者”,也是鲜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千里之外的相思之情子夜,梨城(库尔勒市)的灯光逐渐暗去,山地分公司的小楼里却依然灯火通明。在3楼的解释组办公室,10名工作人员还在埋头苦干。
  “正值民和项目、塔西南项目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紧要关头,谁敢掉以轻心?这几个月,每晚加班到零点以后那是家常便饭,我们不能辜负油田的重托。”西北所副所长韩小俊博士分管解释组工作,他知道,组里的这些人,绝大部分今年都没有回四川去看望父母妻儿。
  李龙江是所里的工程师,今年45岁,来西北已有7年了。按他这个资历,今年初就可以申请回四川,但他毅然放弃了。“我还带着一个新人,刚刚上手还不太成熟,现在就走我不放心。”
  所里的人都很清楚,李龙江其实有严重的胃病。可就是为了手中的项目,他还在坚持着,每晚和年轻人一样工作到零点以后。
  “舍小家,为大家,服从大局,这是山地分公司、西北所员工们的共性。”唐怡所长这样说。
  女工程师的山地之恋陈燕辉是西北所唯一的女工程师,2008年10月,她主动要求调到塔里木工作。说起缘由,她显得有些难为情:“唉,娃儿考上了大学,我算是放下了包袱。再说,我老公也在这里工作……”
  去年5月,解释组的6名技术人员赴库车山地克深工区进行野外地质工作踏勘。以前基本在室内工作的陈燕辉这下可遭了罪,几天山路走下来,脚踝肿得像馒头。一路上,水渠、盐碱沟不断,气温高、太阳毒,山里的蚊子前后围追堵截。“有一种‘草瘪子’最可恨,咬到肉里不松口,头进去了尾巴留在外面,咬过之后全身过敏。我们只好用黑泥涂在手和脸上,彻彻底底当了一回‘黑人’。”
  说起那段经历,陈燕辉并没有太多埋怨,相反却流露出一种自豪之情。也许在她内心深处,环境恶劣并不可怕,能和爱人一起并肩战斗就是幸福。“石油恋情”结出硕果凭借着山地分公司、西北所全体人员的不懈努力,凭借着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模式的全面实施,库尔勒小楼成了川庆物探公司在西北探区名副其实的“智脑”机构。
  特别是在克深1号、2号构造三维地震勘探项目的施工期间,西北所几乎将库尔勒的“家”全部搬到了库车前线,和山地分公司采集员工一道,随时监控指导野外作业,把“一体化”潜能发挥到了极致。
  这群“解密者”对石油事业的热爱和艰辛付出,换来了丰厚的回报。近年来,山地分公司和西北所联手,在塔里木、新疆等油田项目施工中获得了高品质的地震资料,西秋、柯东、克深、甫沙等构造成果初显,新发现和落实了一批构造圈闭,为油田提供了柯东1井等井位建议,使该区展示出巨大的勘探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