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学校召开专业申报工作研讨会
本报讯(记者张跃志)3月11日,学校组织教务处、学科建设处等相关单位和学院的主要负责人在办公楼B201会议室召开会议,对教育部办公厅下发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和审批工作的通知》进行集中学习,围绕我校相关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展开研讨和座谈。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喆,副校长李剑萍出席会议并讲话。研讨会由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林建华主持。
当前,国家决定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环保技术、生物医药等关系到未来环境和人类生活的一些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了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力度,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高等学校从本科教育入手,加速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和创新,积极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人才,满足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决定在2010年4月底前完成一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和审批工作。此次专业申报范围涉及新能源、信息网络技术、新材料、农业和医药以及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等5个领域,凡具备一定办学基础和师资队伍等相关条件的高校,皆可积极申报。教育部将对与国外知名高校和著名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办学申请的单位和对转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学生予以政策支持,获得批准并具备招生条件的专业将列入2010年的招生计划正式招生。
与会人员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条件、申报范围、申报意义和存在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从各自的角度踊跃为学校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和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李喆强调,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调整人才结构,推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工作放在国家当前的战略性和创新型的背景下、学校学科建设和特色发展的需求上以及专业和办学自主权的下放对我们的挑战等方面来看待,高度重视,科学定位;要从抢抓发展机遇、借鉴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视角来积极思考,寻找灵感。他要求,各学院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召集专家、教授研讨座谈,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的申报展开论证,教务处要积极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大力支持,共同将这项工作做实、做好!
李剑萍指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申报工作的学习和调研阶段,我们要着重从“突破”和“导向”两个方面来看待这项政策,在努力抢占新兴学科制高点和新兴行业人才市场的同时,要正视我们面临的师资、设备、学科生态结构等方面的内在约束和国家宏观政策调控、行业和产业的人才需求结构等方面的外部约束,紧密关注我国在产业、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变化,认真、冷静地分析切实存在的风险。在具体申报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时,要区别对待,通过新专业对传统专业进行嫁接、改造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