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筑牢希望之基

———从探明储量结构之变看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

作者:■记者 周泽山    
2010-06-10     浏览(399)     (0)

  游子牵挂故乡,永远的情结。进入6月,采气工程师关志全更加关注故乡四川省安岳县:西南油气田公司大规模勘探天然气资源,进展如何,效果怎样?
  翻开虎年日历的第一页,安岳大地就高奏“石油勘探之歌”:继去年钻获3口气井之后,今年又部署20多口探井、7个丛式井组。至6月6日,已钻获2口气井。
  西南油气田公司锐意探明储量结构之变,力促探明储量增长方式之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战略大气区。聚焦“安岳县”,拓展“须家河组”,正是重要棋子之一。
“储量组分”多元化———从“石炭系”到“飞仙关组”
  再到“须家河组”,重构探明储量结构的战略版图纵览全局,方能锁定胜局。
  决定中国现代化命运的重要抉择———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核心是发展。西南油气田公司为川渝等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奉献清洁能源,探明储量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没有用之不竭的探明储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探明储量增长方式。最近十年间,西南油气田公司年产气量接近翻一番,保探明储量可持续增长的解放思想、创新实践从没间断。
  重建探明储量结构的战略版图,实现组分多元化,思路清晰,信心百倍。
  安岳,喻意“安居于山岳之上”。1964年6月,第一口气井———通1井投产。2000年12月,威东6井停产。四十多年,钻井25口,产气4600万立方米。寒暑交替,又过8个轮回。西南油气田公司根据“须家河组”综合地质研究新成果,重上“安岳”。
  回望西南油气田公司2005年以前的“探明储量结构图”,川东石炭系、飞仙关组各占半壁江山,川东石炭系支撑四川盆地成为我国 “气化程度”最高的地区,飞仙关组“雄踞”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重要领域之首。
  时过境迁。俯瞰最新的“探明储量结构图”,四川盆地须家河组、飞仙关组、川东石炭系的 “三足鼎立”之势清晰可见,已开发30多年的川东石炭系增长缓慢,已发现15年的飞仙关组有重点探区助威而后劲十足,而大川中地区“须家河组”的增长势头更猛。
  “探明储量可持续增长”与“资源型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探明储量与天然气储集层和“圈闭”密切相关,都取决于勘探重要突破。“气藏类型”多样化———从“构造圈闭”到“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再到“岩性圈闭”,建立探明储量结构的战略布局牵动西南油气田公司“中枢神经”的区域,不仅仅是安岳。
  5月19日,总经理李鹭光、党委书记王广昀赴江油市、广元市一带调研,引力来自“须家河组”;6月2日,李鹭光再赴宣汉县、仪陇县一带调研,引力来自“飞仙关组”。
  地面,看得见的起伏山峦不同。地下,摸不着的“圈闭”类型变化却完全一致,从“构造圈闭”到“构造—岩性复合圈闭”再到“岩性圈闭”,发现难度递增。
  “百度”说,圈闭就是油气聚集的场所。地壳运动形成的圈闭,称作构造圈闭;岩性变化或连续性中断而形成的圈闭,就是岩性圈闭。圈闭内若储集天然气,即形成气藏。简言之,气藏就是时间老人“播种”在储集层里的“气球”。
  人们寻找气藏,就是要追踪储集层里的圈闭,成败得失,充满智慧与挑战。
  在川东石炭系勘探中,“碳酸盐岩储集层预测技术”、“高陡构造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技术”取得重要进展,钻获一批含气的构造圈闭,新发现了构造———岩性(地层)复合圈闭,启蒙了飞仙关组预测技术。
  或许,当年的人们没有想到,“新发现”和“启蒙”深刻而持久影响着今天的勘探,“气藏类型”多样化,改变着探明储量的战略布局。
  重点新探区的主力储集层飞仙关组,探明储量主要“栖身”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之中。5月30日,这个探区的日产量突破500万立方米大关。
  “隐匿”于须家河组岩性圈闭的天然气资源,连续3年“当选”西南油气田新增探明储量“主角”。依目前的勘探走势,再度当选十拿九稳。“探索视野”宽泛化———从“海相碳酸盐岩”到“陆相碎屑岩”再到“非常规页岩气”,推进探明储量结构的战略拓展5月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落幕,签署的《中国国家能源局与美国国务院中美页岩气资源工作组工作计划》,在西南油气田公司引起较大反响。
  早在1月19日,西南油气田公司就议定了“页岩气”勘探基调:多学科联合攻关,力争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配套技术,建成规模效益开发的示范区。
  页岩气储藏于页岩层,是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西南油气田公司已纳入探索视野,希望“探明储量结构图”再添“生力军”。
  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一样,推进探明储量结构之变、力促探明储量增长方式之变,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后劲在哪儿,何处着力?
  基于地质认识和勘探技术的厚重积淀、对历史经验和现实挑战的深刻洞察,西南油气田公司推进 “探索视野”宽泛化,实现探明储量结构的战略拓展,既紧盯非常规页岩气,又瞩目常规天然气的“新苗子”。
  西南油气田公司“重点勘探层系、后备领域综合地质研究部署”显示了端倪:深化4个领域的 “分布规律和成藏规律研究”,“珍珠冲组储集层”等有着很高的“新度系数”,足以体现其开创性价值。
  从形成储集层的自然地理环境、储集层岩性特征看,已有的主力储集层,或是海相碳酸盐岩,或是陆相碎屑岩,与重点勘探层系、后备领域有许多“相同血脉”,创新式继承、探索性试验已有技术和经验,更有助于加快探明储量结构之变。
  四川盆地满盆含气,这是时间和实践的结论,人们从不怀疑。
  天然气聚集地是固定的,人的思维是灵活的,促探明储量可持续增长,筑牢希望之基,西南油气田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志存高远,步履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