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菁在长庆参加拓展训练

林菁与同事在野外巡检
5月15日一大早,家住南充石油机械厂的刘阿姨前往家对面的菜市,挑了一只大小合适的小公鸡,还有准备红烧的新鲜兔肉,几斤大虾,以及樱桃、草莓等时令水果,把手上的购物袋装得满满当当。在买葱姜时,小贩零头总凑不齐,她一改往日的拘谨,豪爽地笑着:“算了算了,以后再补给我。”手拿肩扛几大包食材,哼着小曲回了家。是什么事情让她如此高兴?
原来今天,刘阿姨远在长庆的女儿林菁就要回来了。林菁于2007年应招聘前往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成为了一名采气工人。“她一年只能回家两次,能做的就是让她在家时快乐一些。”所以早早地买了她爱吃的菜和水果,等她回家。
“宝贝女儿从小就倍受呵护,洗碗的事情都没让她做过。现在可好,离家工作都3年了。”刘阿姨拿出林菁在大学时的合影,照片上的姑娘高高瘦瘦的,一脸灿烂,在阳光下愈显得白净。
当林菁背着旅行包出现在家门口时,喊出的第一句话便是:“妈,我好想你!”看着这个被晒成“非洲人”的女儿,刘阿姨是又高兴又心疼。
地是黄的,房子是黄的,树是黄的,连天也是黄的……“刚到场站那会儿,心里一阵绝望。”林菁说起在长庆油田第一采气厂工作感受时,脱口而出:“那儿地是黄的,房子是黄的,树是黄的,连天也是黄的!”第一采气厂在内蒙古和陕北的边界,气候恶劣,风沙时时侵袭,无孔不入的沙土,就连装着双层玻璃的门窗都无法抵挡。“其实我所在的场站算是地理位置比较好的了,还有整个厂区都在沙漠里的,那简直不敢想象。”林菁笑着说道:“我挺幸运的。”
“都说80后出门有三样必带,手机、钱包和钥匙,而在陕北还有一样。”林菁调皮地卖了个关子。原来,还有口罩。巡检时,可不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作改变,口罩便在风沙狂舞、烈日当头时起到了避免吸入尘土、防紫外线的大作用。林菁也忍不住抱怨:“皮肤变差了好多!”女孩子谁不爱美?特别是在20出头的年纪,吹弹可破的皮肤是保护的重点,而在这里,保持皮肤不被晒伤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下雪,是最让林菁印象深刻的事情。“第一次在场站上看见雪,可高兴了,设备、管道、房屋都变成白茫茫的一片,好美!”对于一个南方的娃来说,下雪是件稀罕事。当第二场雪来临时,林菁就显得郁闷了,“扫雪可是一项大工程,打扫完之后,人都累得趴下。”当一场又一场大雪降临在场站时,扫雪便成了噩梦。
下雪之后便是修理设备。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天气里,冰冷的设备把手冻得通红,“这个年轻娃很勤快,被使唤没句怨言。”说起林菁,她的师傅老汪总是很高兴。
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保持进步“作为一名合格的采气工,除了每天的巡检、打扫以外,还有更多时间用来学习。”林菁拿出了两本厚厚的复习资料,翻开之后,满眼的地质学知识,“这两本书是在我们厂一年一度的星级培训考试前夕发给我的。”星级考试,顾名思义,就像酒店一样评比标准,分为5个等级,5星就是最高荣誉。“监考非常严格,很少有人能够得到5星。”林菁自嘲地说,作为一名80后,最不怕的就是笔试,这全靠从小在校学习培养出的高超记忆力所赐。但是实际操作和机械制图就困难许多,为了得到好成绩,林菁总在晚饭后开始反复练习。“汪师傅给了我许多帮助。”通过3个月的潜心学习,林菁考取了4星级的好成绩,并取得免试一年的资格。
“一时优秀不等于永远优秀,在这里,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保持进步。”现在,晚饭之后的学习时间已经成为林菁的常态,制图、实操、理论样样都得继续学习。
虽然远离家乡,但这里有我儿时的追求和梦想“许多高中同学都非常羡慕我,说我进入了中石油,日子一定非常好过。”林菁笑着说:“也许他们不能体会我作为石油子弟的特殊心态。”
林菁的爷爷奶奶便是在红村会战时相遇相知的,林菁的父母更是合格的石油子弟。从小耳濡目染,让林菁对石油怀着别样的感情,听着王进喜、英雄钻井队故事长大的她,一心希望扎根石油,再续长辈的石油之梦。现在,林菁终于成为了一名石油人,“虽然远离家乡,但这里有我儿时的追求和梦想,比起父辈们的艰苦,我所遇到的困难只算毫厘。”
再过两天,林菁就要回到长庆第一采气厂继续工作,从她脸上,看不到一丝的勉强和气馁,被太阳晒黑的脸上都是自信和满足。
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艰苦奋斗延续传统。从林菁的身上,能看到几代川油人的坚韧和大气,能看到作为80后一代的责任和勇气。在川油精神的感召下,我们有理由相信:无论他们身在哪里,顽强拼搏,潜心学习都将是他们成为优秀的印记。
离家在外的川油子弟,我们为你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