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油气田新闻中心 - 四川石油报
合川大战场
井组小夫妻
5月的合川气田,人来车往,一派繁忙的建设景象。
5月18日,细雨蒙蒙。记者沿着泥泞的山路来到合川001-2井组。井场中间,合川001-2井、001-2-X3、001-2-X4三口井正卖力生产。一栋绿色的活动房摆在井场边,四周还没有修建围墙,这显得井场特别空旷。
正在井场忙着巡检的包宗清、江丽夫妇迎了上来。老规矩,先进行入场安全告知。随后,记者与夫妇俩寒暄开,“三口井生产咋样?”“不错,一天要生产5万多方气,压力也稳定。”有20年工龄的包宗清笑眯眯地回答,眼角的皱纹霎时堆积起来。
“这里生活条件如何?”“这里离最近的曾静乡有3公里。赶一次场,把一周的米油盐都买回来。作业区的党政领导也关心我们。只要有困难,作业区总是尽力解决。平时的娱乐就是看看电视,打打羽毛球。”站在丈夫旁边的江丽捋了捋额头上的刘海,一五一十地说道。
“这是我们家的总管,一把手。”包宗清在一旁打趣。
从交谈中,记者得知,包宗清、江丽原来在川中油气矿射洪作业区秋14井从事采油工作。为了支援合川气田上产,夫妇俩毅然告别熟悉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来到合川001-2井改行当上了采气工。角色的转换并没有难住他们。
“刚开始,手还是有些生。后来多问问老工人,别人在倒流程的时候多瞅瞅,下来再自学《采气工程原理》,时间一久,也就从‘门外汉’变成内行了。”
“那娃娃谁在管呢?”“跟着爷爷奶奶。”快人快语的江丽这时说话的语速明显慢了下来,眼角微微有些潮红,手紧紧攥着衣角,“去年10月的一天晚上,小孩突然叫肚子疼的厉害,哭着要爸爸妈妈。当时甲流感蔓延,我们才接了井,正在摸索井口生产规律的关键时刻,走不脱,只有坐在井站值班电话前等起。后来,奶奶背着上了医院,确定不是甲流感后,我们这才放下心。”
“现在,井口生产正常了,我们轮休时回到家尽量抽时间陪陪小孩。”沉默良久的包宗清在一旁补充。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做饭的时间。包宗清起身找来了扁担和水桶,江丽连忙撑起了雨伞。井站吃水困难,两口子要到三百米外的老乡家挑水做饭。
细雨依旧蒙蒙,井场中央的采油树依旧挺拔傲立。(记者 李宽宇 包升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