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北 雨

作者:吕云祥    
2007-11-30     浏览(505)     (0)

作者在北方一个月,大部分时间在雨中度过,对北方的雨有独特感受。他发现北方人很少打伞,雨水对北方人来说是生命的祈盼,而南方人对雨更多的是美感追求。作者对北方的雨情有独钟,并回忆起杜甫和纳兰词中的情景。最后作者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来到北方一个月,竟有大部分时间在雨中度过,实在令我感到惊诧。成天被浸渍在北方的雨中,只想静下心来,好好感味一下北方的雨。
    我从来都只听过:铁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在太原这个北方城市,能连续下上十几天的雨,对绝大部分北方人来说都是头一遭。
    北方像其他地区一样,太原的秋天,天空总是万里无云,让人心胸开阔,精神爽朗,完全不像南方的天空,总会带着几片云霞,给人一种灰灰的感觉。
    刚下雨的那天,阴霾密布,却也是显得大气磅礴,俨然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势。当第一滴雨滴在头上的时候,我一是感到惊,二便是喜。北方很少下雨,一年中只有那么几次,我刚到北方不久便第一次遇上生平所未见的北雨,这便是惊喜的缘由。很多年前,杜甫住在成都草堂,也曾春夜逢喜雨。那时成都春旱,忽降甘霖,老杜写“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便是他所喜的南方的雨。虽说久旱逢甘霖,却是“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只让老杜一个人看到了,未免显得有些小气,不像北雨来得光明正大,来得酣畅淋漓。
    南方春秋时节的雨总能软绵绵地下很长时间,让你细细体会南方特有的柔美,能把你骨子都给酥软了。我从长沙来的前半个月便一直浸泡在南国的雨中,成天拿着手机,到处拍一些故乡的雨,怕是到了北方看不到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没想到来了几天,又见到可亲的雨了,惊喜之下,写了条短信,群发给在南方的老同学,告诉他们我又看见雨了。现在想起,确显得有些稚气了。
    来校前整理行李的时候,本不想带伞,始终割舍不下,还是放在了包里。
    我撑开从南方带来的伞,在大街上到处乱转,想看看在北雨之中,北方的人与物到底是个什么样儿。我确实有些发现:下雨天,北方人是很少打伞的,即便是雨下得很大,他们也宁可选择在大街上奔跑;若是细雨,那就更不用说了。满大街只有我一个人打伞,确显得有些另类了。或许这正像南北建筑的差异,南方的屋檐是斜的,北方的屋檐是平的。南方的雨水充足,水长期积在房体上,房子很容易受潮腐烂,所以要让水流走;而北方缺水,他们便惜雨,要收集雨水,我想南北人打伞的习惯便是如此原理。南方人对雨更多的是对“杏花春雨”美感的追求,北方人对雨是对生命的祈盼。
本以为这雨一天都下不了,没想到还有第二天、第三天……刚开始一些北方的同学总是笑话我们南方的学生下点雨就打伞,到后来个个都沦为雨中奔命的追伞者。这情景也甚是有趣。
    前一阵读到纳兰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首词无论时间地点还是感情思想都与我不同,但读着总有一种不安的念想,或许这就是超越时空的通感乡愁吧!
    北方的天终于放晴了,我可以拥抱阳光,舒展一下身心了。来北方一个月,成天在雨中度日,也不晓得家乡近来天气如何。到底是小杜看到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还是毛主席看到的“寥廓江天万里霜”?其实无论是什么天气,故乡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