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莆田学院 - 《莆田学院报》

冬至大如“年”

2018-12-25    

    冬至又称“至节”,是一个新的节气年的开始。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在用土圭观测太阳时测定出了冬至,时至今日,冬至仍被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传承发扬。古代民间有着“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大多数漂泊在外的人到了冬至这天都要回家过冬节,正所谓“年终有所归宿”。如今,冬至在我国仍然有着重要地位,吃饺子、汤圆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不仅仅在家庭,大学校园里的冬至节也是热闹非凡。冬至如期而至,为让那些无法回家过节的同学度过一个愉快又温暖的冬至,许多部门、专业都在这个时候举办包饺子、吃汤圆的活动。食堂里人山人海,各部门在自己的区域位置上,分工明确,有的人调料,有的人切菜,有的人和馅。各种各样的食材和成不同的馅,有白菜猪肉馅、玉米猪肉馅、韭菜猪肉馅等;有的人包饺子,不同的人包出的饺子形状也是各有不同。无形中,来自四面八方的人被聚在了一起,他们笑着,闹着,气氛热闹而温馨。煮熟的饺子是在一阵飘香四溢中上桌的,人群一呼而上,大家急不可待地品尝自己的手艺,露出满意的笑容。
    18金融工程的潘雅琪说道:“这次活动不仅仅愉悦了我们的身心,还促进了大家之间的交流,增进了感情,并在无形中增强了大学生凝聚力。”
    如今的社会,人们对西方节日的喜爱逐渐趋于狂热,相比之下对中华传统节日的关注却是在不断减少。潘雅琪认为冬至节里开展各项活动,不仅是为了团结同学、庆祝节日,更多的是希望大学生通过参加传统节日活动,感受中国传统魅力,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如同冬至节,传统节日是需要被铭记、被传承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不仅是增强同学感情的重要纽带,还是同学之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丰富的精神文化是传统节日所蕴含的重要内容,其中往往涉及到民俗、信仰、道德伦理。加强对传统节日的弘扬,能使大学生在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中受到人伦和仁爱思想的熏陶,从而提升自身修养,丰富文化底蕴。同时还能提高自身多方面的素质,纠正对中西方文化的一些错误认知。

本报记者 吴松霖 见习记者 林婉婷 袁婷婷 张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