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中国农业大学 - 《中国农大校报》

峨眉茶话

徐晓村

2009-04-10     浏览(142)     (0)

本文介绍了四川一个集市,集市上出售许多别处见不到的货物,如竹器、刀具、油灯等。同时,文章还提到了峨眉山背景下的峨眉市容易引发思古之幽情的原因,以及峨眉茶的品质和竹叶青茶的命名。最后,文章还提到了汪曾祺的一首诗,描述了峨眉茶店的情景。


  四川的集市,正如四川人的生活一样,具有一种独特的,浓郁而热烈的气息。在一个距峨眉山不远的小镇上,我们就见到了一个这样的集市。
  这里出售的货物,很多是别处见不到的。一大片的竹器,颜色嫩黄,望去会令人产生温暖的思乡之情。一种造型别致的刀,主要是卖给藏族同胞的。久违了的油灯,使人联想到偏远的山乡古志的生活。碧绿的炸豌豆,散发着真正的清香。一个八十七岁的老人,买了一背篓活鸡,说是要赶回家去操办酒席。也许是孙子的喜宴吧。
  由小镇进入峨眉市区,漫步于宽阔的广场,大型城市雕塑和巨幅的广告牌之间,觉得若有所失,似乎缺少了某种韵味。无意间走进一条老街,房屋色泽黯旧,屋顶的炊烟正在薄暮时分的天空飘散。老人们闲坐在门前漫谈,小店的柜台上放着一只酒坛子。不知为什么,这只酒坛子令我十分感动。天黑了,路灯照亮了街树,和街道两旁的人家。
  峨眉市之所以容易引发思古之幽情,在于她那无与伦比的背景———峨眉山,一座风景的、宗教的、文化的名山,也是一座著名的茶山。
  李白《登峨眉山》诗云: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悉。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冷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雪间吟琼箫,石山弄宝瑟。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烟客如在颜,尘累忽相失。倘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峨眉山不只风景秀丽,更兼以寺庙众多,是全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寺庙中,以建于晋代的万年寺历史最为悠久。峨眉山最早的茶树就种在万年寺内。据说,寺中原有一棵数丈高的贡茶树,不知何时被人伐去。唐代即有人称赞万年寺的茶好,有语云:“峨眉多药草,茶尤好,异于天下。今黑水寺后绝顶产一种茶,味佳,而色二年白,一年绿,间出有常。”至宋代,陆游也说峨眉山的茶好,“雪芽近自峨眉得,不减红囊顾渚春。”顾渚紫笋唐朝即入贡,峨眉所产可与之相比,味道之好可以想见。
  峨眉茶好,此前似无专名。一九六四年,陈毅元帅登峨眉山,至万年寺小憩。僧人献茶,元帅问,这叫什么茶?僧人说,寺里自己产的,并没有名字。元帅是诗人,请赐名。陈毅见茶色翠绿,遂道,竹叶青!竹叶青!
  峨眉茶遂以竹叶青为名,而且声誉日隆,成为全国名茶,还在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得过金奖。陈毅元帅为之命名,固然是竹叶青深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更主要的,还是茶好。查《茶叶评审指南》,茶叶外形上等者有嫩绿、绿翠两类,竹叶青当属绿翠;叶底上等者有嫩绿、明亮、显芽三条,却无一与竹叶青相合,勉强要说,也还是绿翠。至于滋味、香气、汤色则只有一个清字,虽然清在茶叶评审中并不是一个最高的标准,但竹叶青清得纯粹、明净、透澈,至为难得。
  汪曾祺曾上过峨眉山,有诗云:
  乱石丛中泉择路,悬崖脚底豆开好。
  红衣孺子牵黄犊,白发翁婆卖春茶。
  峨眉茶店确实多,而且多数售卖竹叶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