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旧书如梦
作者:孙雪娟
文章描述了作者重读旧书时,对当年阅读心情的怀念和对书中情节的回忆。旧书像梦一样,有的清梦如素描,有的像西方油画,有的像春梦,有的像残梦。这些书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了作者回忆的一部分。
前段时间回了趟老家,闲来无事,就从箱底翻出那些旧书来。重见旧书,发现它们的纸页已泛黄,书上的一些波浪线和批语已让光阴抚湿得模糊不清了。想寻回当年的阅读心情,已不大可能。因为,思绪总会被上面的记忆符号牵引,恍如刻意去温故一场陈年旧梦。
有一些旧书翻阅后,就仿佛是做了一场清梦。这样的书,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和汪国真的诗集,只让人想起一路走过的青春岁月。它们,曾陪伴我度过最为躁动不安的日子,使我难以忘怀。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年以后,我却再也没有重读过它们。
不是我不想读,也并非没有机会去读,而是再也读不进去了。我想,这些书就像盛夏里穿堂而过的一阵风,我拥着它们,做了一个清梦。梦醒了,发现自己伤风了。许久之后,那阵风,那场梦,还有那次伤风,都变得了无痕迹。但我记得,它们都曾经来过。
如果说,清梦如一幅素描,给人的印象是浅淡的,与之不同的是,有一些旧书就像一幅西方油画,画面上是一个抱瓶的半裸女。看这样的书,能带来春梦的幻境。这得提到早年读过的《红楼梦》,看到贾宝玉“初试云雨情”那一回,不觉脸红了。慌乱中抬起头来,发觉父母二人都没有在身旁,便又将那几段复读了一遍。待看到后来的章回,仍一步三回首,不时折回去温习一番,当年倍感困惑是,我那一向严谨刻板的父亲,何以此次“铸成大错”,没有买回来一本“洁本”呢?
清梦与春梦还算是一个完整的梦。然而,有一些书看了后,则像是一个正在做美梦的人,忽然为人打断,懊丧无比。匆忙入睡后,却发觉,再也续不上那个梦了。此所谓残梦。年少时,带给我残梦感最强的一本旧书,当数《围城》了。这部精彩的小说是钱钟书先生的“票友”作品,以男女主人公吵架后分居,还有那台走时不准的闹钟回响收尾,着实让我意犹未尽。后来我陆续找来一些所谓的续集,一读后发觉全是“山寨”作品,是为残梦难圆。
清梦的云淡风轻、春梦的怦然心动,以及残梦的惆怅低回,都随着那些合上的旧书,还有岁月的风尘一起沉入箱底了。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同一个梦,但有些时候,这些旧书总会与我们在梦中不期而遇,醒来后莞尔一笑,或为它发上一会呆。那么,我想,那些旧书也都会为此感到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