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学生社会实践特色基地:
“绿色实践”助学子成才
实习生 袁于飞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成立了学生社会实践特色基地,引导学生参与青年志愿者、学术科技、社区服务等环保活动,成立了绿舟环保协会并开展了多项品牌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学生们在环保意识方面有了明显的提升,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此外,该学院还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绿色实践活动,学生们在实践中成长成才。
外出自备筷子,拒绝食用野生动物,随身携带环保袋,使用无磷洗衣粉…不要以为这是校园里特立独行者的怪癖,其实他们就在你我身边,只不过他们比普通大学生多了一点环保意识。他们,就是绿舟环保协会的会员。
绿舟环保协会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打造“绿色实践”品牌的一个缩影。自2007年7月获批“学生社会实践特色基地”以来,学院成立了以院党委书记、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以创建“绿色学院”为旗帜,引导学生开展青年志愿者、学术科技、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绿色文化意识,树立和塑造“绿色人文精神”。
目前该基地已形成多项品牌活动:绿舟环保协会、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珞珈绿色文化节、爱心家教、测绘社区挂职锻炼、庐山野外主题实习等。
2009年,绿舟环保协会的品牌活动“湿地使者”初选方案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获得世界自然基金会的专项资助,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浪网、《中国教育报》、《湖北日报》等十余家媒体的关注。
协会已连续七年参与“湿地使者”活动。创建于1998年的绿舟环保协会,得到联合国环规署在环境问题上的政策支持和物资资助。作为联合国环境青年人网络与国内其它环保组织的联系纽带,协会在青年人中倡导环保精神,并开展地球日、环境日、全球保护水资源年等活动;与武汉市环保局、世界自然基金会、香港自然之友、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等长期合作,广泛开展保护生态自然环境、环保宣传、环保实践等活动。
学生社会实践特色基地自挂牌成立以来,先后投入近10万元,围绕各专业特点,组织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绿色实践活动,主题涉及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调查、空间地理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组队近百支,参与1600多人次,学生足迹遍及全国除新疆、西藏、海南之外的28个省级行政区。
近两年来,学院实践活动获国家级奖12项、省级奖13项,学院连续三年获学校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85%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了各种实践活动,学生在广阔的社会课堂成长成才。
“和学生们在一起,我依然年轻,感觉到真正的快乐。”现已年过七旬的胡鸿兴教授1999年创办了武汉大学神农架及长江流域生态考察队。
历届参加考察队的队员,其出色的专业素质、团队协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等,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推免研究生中,备受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青睐。
目前,考察队已经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每年5月的队员选拔活动备受全校学生关注,20个名额往往会有数百人报名,不得不进行几轮选拔。
“每次科考期间,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野外知识,不仅仅是感动和快乐,更多的是坚持。战胜自我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很多队员都感到,从前在学校里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事,在神农架竟然都做到了。”第九届考察队队长王俊杰说。
在刚刚结束的第十一届“挑战杯”航空航天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胡鸿兴指导的考察队参赛作品“神农架大九湖泥炭藓沼泽湿地生态功能与分布研究”又获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