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 - 《武汉大学报》
服务国家软实力建设
我校汉推基地模式全国首创
武汉大学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汉推基地)建设成果获得高度评价,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博士称基地发展模式具有首创意义,出席揭牌典礼的还有相关高校负责人和专家。该基地已搭建起资源库框架和网络平台,并研发出部分成果。该校还展示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系列汉语国际教学资源研发产品。
本报讯(记者张全友 通讯员吴春波)“武汉大学的汉推基地开端好、起步好、思路好,其开放性、国际化、创新型的发展模式在全国具有首创意义!”1月5日,在武大科技园举行的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武汉大学)揭牌典礼暨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高层论坛上,国务院参事、国家汉办主任、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许琳博士高度称赞我校汉推基地建设。
出席揭牌典礼的还有国家汉办副主任、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马箭飞,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孙茜雯,武大汉推基地主任、校长顾海良,常务副主任、副校长周创兵,副校长谢红星以及来自美国、法国和国内相关高校的负责人和专家等。他们还出席了当天举行的“珞珈风华”武汉大学首届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资源建设创意大赛,并担任评委。
顾海良在揭牌典礼上致欢迎辞。他指出,汉语文化的国际推广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特别是国家提升软实力方面的发展战略,汉推基地建设也是武汉大学人文社科研究的重中之重。许琳和顾海良为“汉语国际推广教学资源研究与开发基地”和“武汉圆缘源语言教学科技有限公司”揭牌。
听取了谢红星关于“立足优质资源建设,服务全球汉语教学”的基地建设情况汇报,参观了基地科技园办公区、机房等硬件环境,浏览了网站、资源库构架,观看了成语动漫、资源集成和体验式教学系统演示后,许琳指出,武大汉推基地建设速度快,以“全球视野、国家平台、武大特色、一流成果”为理念,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果。希望武大为全国各个基地提供建设经验。
据悉,基地于2009年4月获批,至12月,已搭建起资源库框架和网络平台,开通网络,研制了数据库建设标准及相关规范,部分研发项目已有初步成果。
另悉,在去年12月份举行的“孔子学院资源展•多国语言展”上,我校展出了拥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系列汉语国际教学资源研发产品,受到中外专家和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委员刘延东等参观展览。顾海良出席剪彩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