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财经大学 - 《吉林财经大学报》

立长志 毋常立志

作者:□新闻与传播学院 常雨欣    
2018-10-10     浏览(162)     (0)


  调查报告揭示出的问题不仅仅只在那些学校的学生中存在,也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甚至存在于我们的民族之中。据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 11本,法国约为 8.4本,日本在8.4-8.5本之间,而犹太人高达60多本,可我国的年人均阅读量连一本都不到,这是何等的荒谬。
  最有希望改变这一现状的就是我们这些年轻人,而我们却在现实中不断迷失。我们处于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时代,但在我们这一代人中,读书却常被忽视。而且在娱乐至死的今天,网络和智能手机让大量的信息涌入我们的眼中,片段化的阅读和快餐式的文学充斥于各种媒体之中,更可怕的是网络中一些偏激的价值观在不断影响青少年的心志。
  或许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想改变现状,但很多人却是像渡边先生所写的那样“瞻念前程,心中隐隐不安,却又沉溺于近乎自暴自弃的心态,听之任之吧。车到山前必有路。”不少人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不断地沉沦,读书可能在很多人中不算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更有甚者持读书无用论,金钱至上的观点。这种心理反映出的并不单单是读书这一件问题,以小见大,我们的民族正在经历精神上的荒芜,而历史的使命全部寄托于我们的身上。
  回望历史,无数的仁人志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发展而不懈努力,甚至献出生命。汉武帝时期,匈奴崛起,边患严重,年轻将领霍去病大破匈奴,武帝为了嘉勉他,要帮他建一个宅邸,霍去病却严词拒绝,道出:“匈奴未灭,何以家为!”此后虽朝代不断更迭,这种精神不断传承,两宋之际体现地更为明显。保家卫国者既有精忠报国,北起抗金的岳飞;有大破西夏、缓解危机的狄青;也有抗元失败、誓死不降的文天祥。满腔豪情以天下为几任者当属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更有辛弃疾“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那深深的无奈。
  千年已过,白云苍狗。在中华当值鼎盛,然内战不休,外夷欺压,民不聊生之际,中华民族精神更加凸显。无数英雄以身报国,誓兴华夏,旧梦今朝终于实现。社会安康清明,国家富强和谐,难忘先烈之心,只看吾辈少年,传承民族精神,后起再兴华夏!同学请放下你的手机,看清自己肩上的责任,为了你自己更是为了国家,立下长远宏大的志向,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愿君乘九玄清风破万里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