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报》
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加快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作者:教务处副处长梁文萍
自今年4月我校启动教育思想大讨论以来,经过一系列高端讲座、深入研讨、全面调研,目前已到了扎实落地、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阶段。针对教育思想大讨论主要内容之一 “培养体系与模式”的具体落实,12月4日,我校召开了“人才培养指导委员会和通识教育指导委员会第一次工作研讨会”,此次会议的要义就是要进一步深刻领会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新要求,做好人才培养方案新设计,加强通识教育改革与建设,加快构建一流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和改革方向。人才培养是本,本科教育是根。2018年,中国开启了“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的新征程,吹响了中国大学再出发的集结号。6月21日,教育部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新时代中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9月10日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近期教育部发布了 《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俗称“新时代高教40条”;同时“双一流”建设有了新要求,明确了一流本科教育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基础地位。我校党委审时度势,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要求,站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高度,聚焦本科教育,早在4月就科学谋划,在全校范围内掀起了教育思想大讨论的热潮。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按照学校党委的部署,勇于担负起使命和责任,推动教育思想大讨论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生动实践,以思想大解放推进改革的再深入、实践的再创新。
科学做好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层设计,解决的是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三个根本问题,可以说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是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需要稳扎稳打来设计好这张“施工图”。为此,我们深入调研了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水平高校,并重点剖析飞行器设计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国内高水平高校同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找到目前我校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的地方,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初步意见,明确了“低年级以通识教育和大类培养为主、高年级以专业培养为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贯穿始终”的基本思路。下阶段,我们将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科学做好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
加强通识教育重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新时代一流本科建设需要全面加强面向不同学科背景学生的通识教育,通识课程不同于以往的公共选修课和文化素质选修课,要更注重学生了解人类最基本的知识领域和思维方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发展前沿、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体现本校办学传统与专业优势或特色。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而言,更需要通识课程的滋养,它将决定学生成长发展的厚度。我们深入调研了哈佛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外通识教育领先高校,找出了我校通识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形成了通识教育改革的初步方案。我们要新设核心通识课程模块,新建经典阅读课程,升级改造现有课程等,切实提升学生阅读、思考、交流、合作的能力,达到“懂自己、懂社会、懂中国、懂世界”的目的。
努力争做振兴本科教育的坚定践行者。近期,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在加强本科教育,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推出专业内涵提升等六大本科教学计划,长空学院实体化运作,深入研究“金课”的内涵,努力探索多学科交叉复合的航空航天特色新兴工科专业建设路径等。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此我们需要增强使命感,要以强烈的责任担当、破解本科教育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们需要增强方位感,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去思考本科教育各项工作;我们需要增强紧迫感,以奋发有为的姿态,把本科教育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好,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争做振兴本科教育的坚定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