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文理学院 - 《湖南文理学院报》

我们的有声记忆

2007-11-30     浏览(709)     (0)

文章描述了收音机在校园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它承载着青春的喜怒哀乐,是黑夜的宠儿,曾是那个年代流行的娱乐方式。尽管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收音机的地位有所下降,但它依旧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各种媒介的冲击下生存着。人们依然会跳过视觉压力,倾听着来自各地的讯息。

  点一支烟,沏一壶茶。在午后的藤椅边听收音机咿咿呀呀地流淌出政治的喧嚣,音乐的悠扬,学术的严肃……几多徜徉,好生惬意!只是这种悠闲,在今天看来,似乎显得深邃而久远。
  时光流转,随着众多新媒体的出现和普及,一切有关收音机的回忆似乎已逐渐被人们封存。收音机,曾经风靡一时,更在校园备受青年学生追捧,终究没能逃脱命运的轨迹:登台,繁华,日臻消散。一路走来,在校园的有声记忆里,它承载着我们太多青春的喜怒哀乐。
上演:亲切的黑夜舞者
毫不夸张地说,收音机是黑夜的宠儿。每一个静寂下来的灵魂都偏爱依附在电波的温柔里,体味生活,感悟人生。
  80年代,校园逐渐迷恋收音机释放的柔波,娓娓地倾诉。压力、失落、欢乐……在那个mp3、mp4尚未问世,电脑还难见踪影的年代,收音机承载着青年心灵的寄托与依恋。冬日的草地上,夏日的树阴下,黑夜的枕头边,舒心惬意地听收音机讲着世界,唱着时代,竟会被视为时尚的先驱,引来无数羡慕的眼神。
   繁华:学习生活的全程守侯
  广播事业的日臻发达,加剧了人们对收音机的依赖。通过收音机,我们能听到完整的体育赛事,丰盛的音乐大餐,耐人寻味的广播剧,标准的英语脱口秀……于是乎,收音机犹如寂寞的舞者,静静地在青春的灵魂里飞翔。它用不张扬的华丽与亲切深入人心,在80年代里青春灿烂的笑脸中,风靡校园。聆听校园,关于收音机节目的谈论不决入耳;放眼宿舍,人手一部收音机的场面显示了收音机在那个年代特有的繁华。
  中文系的张同学在上初中时便迷恋上了收音机。每到晚上,她总会锁定频道,听流行歌曲,品相声小品。也就是从那时起,她习惯了在繁忙的学习生活后,抱着收音机入睡。即便在mp3盛行的今天,收音机对她来说,依旧有一份难以名状的亲切。
  主讲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的王莹老师回忆到,在她们念大学的时候,闲暇时听广播是最流行的娱乐方式。每到周末,总会习惯了一群室友聚在一起共同守侯着一档综艺节目的到来。金晓琳、柴静……一张张名嘴透过电波滋润着空虚的心灵,《阿缘有约》、《音乐天地》等广播节目已成为那个时代人们共同的记忆。
   现状:曲终人散的寂寞与重生
  校园的活力注定了它永远都是流行的第一阵地,接收得迅速热情,遗忘得快而冷漠。当一群执着的广播人正沉迷于高收听率的欣喜时,他们的大批受众也正被电视、电脑等分化而去。在传播领域近乎"古董"的收音机还会有自己的舞台吗?想听音乐,有mp3;想迅速了解最新咨询,有手机报;想娱乐休闲,有缤纷的影讯,有电脑的陪伴……咋一看,收音机确实可随历史的车辙悄然远去了。只是在名目繁多的今天,收音机依旧以其特有的魅力在各种媒介的冲击下,孤傲地生存着。
闲暇中倾听世界
  当电脑成为“书童”每日常伴左右时,人们的视觉疲劳也随之产生。同样能获得信息,何不换一种方式?当收音机因时代久远而被部分人淘汰的时候,也同样因为它的时代久远而给一成不变的现代生活注入了一丝新鲜感。中文系07级的张同学告诉记者,她每天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收音机,一边洗漱,一边收听《报纸摘要》。一大早便能了解一天的新闻,心情也会在这种获知中舒畅起来。
  夜晚,当校园用熄灯驱走着喧嚣时,黑暗便束缚了我们的言行。别怨!何不软软地躺在床上,让疲劳了一天的自己在温馨的生活类节目中舒展、入眠。《神州夜航》等夜间节目就像是一群准时赴约的知心朋友,和你一起讲述着,分享着。
倾听中提高英语
  如果说深夜的收音机是人们的一种情感寄托的话,那么早晚播出的英语节目则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异域老师。新闻班的刘同学是一位典型的英语爱好者,也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英语大赢家》和《经济之声》两档节目的忠实听众。早上6点40到7点之间播出的《英语大赢家》主要针对奥运设置了不同的情景对话,而《经济之声》则以经济类、职场类为主设置了简讯、情景会话、话题讨论等。由于这些选定的主题往往也是英语听力考试青睐的对象,因此赢得了很大的听众市场。
另一片沃土———校园电台
校园电台已成为传承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群钟情于“这种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工作的电台人,透过电波拉近着与听众的距离,更通过一次次精心的策划向听众表达出自己独有的思想。这无疑为收音机开辟了另一片沃土。
  蒋曼是我院教育电台的主持人,她表示,尽管电台DJ不如电视主持人风光无限,但透过电波与未曾谋面的听众做跨越时空的沟通,做心与心的交流,那便是一种简单的快乐。或许正是这种久违的亲切感让收音机在外界的喧嚣中为安静的灵魂提供了一片净土。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传媒日益更新的今天,我们依旧会跳过视觉压力,倾听着来自各地的讯息;透过卷帙浩繁的油墨,在悠闲中倾听提高着学习;略过喧嚣与浮华,聆听着许多与收音机有关的感动。荏苒时光,是校园文化柔熟的见证,见证着收音机曾经的辉煌,见证着这一代人依旧会有的感怀。
(刘米蒋曼党小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