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5年张青莲院士赴法国参加学术会议,在艾菲尔铁塔上留影
张青莲先生是我55年前结识并共事时间最长的良师益友。我有幸与他始终在同一个单位,共同经历了我国重要的历史时期。
张先生1934年留学德国,以重水研究为其博士论文方向,当时是个前沿性的选择。学习期间在国外发表研究论文10篇。回国后,他在国内继续研究重水,并开展有关重水生产和其他同位素以及原子量的研究工作。张先生是中国稳定同位素学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他的这个称号当之无愧。
1951年,我回国任教于清华大学化学系,化学系的几位长者如张子高、黄子卿、严仁荫、张青莲和冯新德先生等都是我的良师益友,对我这个后来者给予了雪中送炭式的关心和帮助。我与张青莲先生年龄比较接近,只差一个生肖周期,我们意气相投,他对我刚到一个新环境时所起的指引作用,我迄今记忆犹新。张先生是我们这些人中生活最有规律并注意身体的一员。他常对我说,他们(老教师)抽烟的人都不骑车,而骑车的人不抽烟,你来了就有了既抽烟又骑车的人了。我在1965年6月1日得知将去三家店参加四清工作时,就下定决心戒烟,从此没有再抽过一支烟,也成了不抽烟又骑车的一员了。张先生虽未如我们预期可活到百岁,但仍不失为保养有方。他在高年仍能身心健康,绝非偶然。
张先生为人开朗,做事干练,思想通达,一生专心致志于科教事业并热爱祖国和人民。他深受学界同仁的拥戴,他的为人品格和学术贡献,我们永远铭记!
(作者唐有祺为北大化学系教授、中科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