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 - 《华东师范大学校报》
王家范教授获学术贡献奖
95项成果获上海哲社优秀成果奖
本报讯 11 月14 日,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 成果颁奖大会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六届(2018)学术年会 举行。我校共有95 项成果获奖,其中王家范教授获得学术贡 献奖,23 项成果获得一等奖,71 项成果获得二等奖。获奖总数 及一等奖数量均位居上海第二。获奖总数比上一届上海市哲 社优秀成果奖增加39 项,增长69.6% ,其中一等奖数增加13 项,增长130% ,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是上海哲学社会科学界 的最高奖项,每两年评选一次。其中学术贡献奖的获奖者一直 以来都是对学科建设、学术发展作出重大贡献,在学界享有广 泛影响和崇高声誉的在世的上海学者。王家范教授在中国社 会史研究恢复与发展,以及明清江南区域社会史研究等领域 作出开拓性贡献;其代表作为《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据悉,经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委员会评审, 全市共有607 项申报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 秀成果奖,其中学术贡献奖4 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奖 125 项、学科学术奖438 项、决策咨询与社会服务奖40 项。
本届上海市哲社优秀成果奖采用限额申报的方式,在时 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校通过对可申报成果进行排摸,联 合学部、院系进行一对一动员,分析各学科竞争优势及往届获 奖情况等方式,完成了171 个配额在不同奖项、不同学科、不 同类型成果(专著和论文)之间的合理分配。在此基础上,通过 在线预审,及时提供评审表填写指导,邀请江浙沪及部分学科 全国知名专家,对500 多份申报成果进行了严格初审,最大程 度确保将最有竞争力的成果选送复审。最终取得了奖项总量 和一等奖总量双双增长,且增长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增幅的 可喜成绩,学术贡献奖实现了近十年五届零的突破。
我校95 项获奖成果中,包括17 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15 项)、73 项学科学术奖(学 术贡献奖1 项,一等奖19 项,二等奖53 项)、5 项决策咨询 奖(一等奖2 项,二等奖3 项)。我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奖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文明等八大申报类别中均 有获奖。学科学术奖方面,获奖较多的学科有教育心理学 (20 项)、哲学(8 项)、中国文学(7 项)、世界历史(5 项),彰 显了我校教育、人文等学科的传统优势。决策咨询奖方面 本次获两项一等奖,也体现我校近年来在社会科学领域和 智库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
此次大会还发布了上海市社联2018 年度十大推介论文。我校谭帆教授的 《“叙事”语义源流考———兼论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传统》(《文学遗产》2018 年第 3 期)和李梅老师等的《中国教育研究国际影响力的反思与前瞻》(《教育研究》 2018 年第3 期)两篇论文入选。 (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