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人民日报》发表的《正确认识新疆历史问题》一文后,使我们再次认识到:“100多年来,民族分裂势力极力否定我国历代中央政权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否定新疆各族人民团结凝聚的关系,否定新疆各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血脉联系,否定新疆历来是多种宗教并存的基本史实”,其险恶用心就是混淆人们的思想,消解人们对国家的认同,妄图分裂祖国。
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必须铲除民族分裂思想的流毒,必须对新疆历史进行正本清源。正如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田文所言:“新疆历史问题是重要政治原则问题。坚持用正确的历史知识和思想观念正本清源、统一认识、凝聚人心。必须深入开展新疆历史宣传教育,增强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这个‘根’和‘魂’的认同,积极培育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精神根脉。”
开展新疆历史宣传教育,对新疆历史正本清源,对于打击“三股势力”的歪理邪说,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作为一名思政老师,新疆历史和我所学的民族宗教知识充分证明,多种宗教和谐共处、交融共存是新疆宗教关系的主流。维吾尔族先民最初信仰的是原始宗教和萨满教,后来相继信仰过祆教、摩尼教、佛教、景教等。今天,维吾尔族在麻札周围插上木杆、挂上羊头、羊皮、布条、跳萨满舞等都是萨满教遗留下来的习俗。在哈萨克等民族中流行的“巴塔”、“40支蜡烛”等习俗,也反映了萨满教的遗存。祆教的重要节日奴鲁孜节现在仍然是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等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祆教敬火拜火的习俗也被他们大量保留了下来。
历史上维吾尔族先民回鹘人从漠北草原西迁到西域,开始从原先信仰的摩尼教逐渐改信为佛教。如柏孜克里克石窟中有20多个洞窟保存有回鹘达官贵族供养人像,北庭西寺壁画中存有“亦都护(高昌国王)”、“长史”、“公主”之像。而柏孜克里克第24、27、31窟等壁画上的题名也可看出供养人主要是回鹘人,这些反映了佛教在回鹘人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今天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兰花指、流传在库车县的麦西来甫和麦盖提县的多朗麦西来甫中的绳舞,刀朗赛乃姆舞等都保存着大量西域佛教乐舞的特点。如在拜城克孜尔干佛洞69、17、189窟等壁画中可以找到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房屋建筑中彩绘的莲花纹、対叶纹,墙壁上的壁翕等也受其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在《马可·波罗游记》、《出使蒙古记》、《长春真人西游记》等记载中,反映了元代景教在畏兀儿人中的盛行状况,出现一些著名的畏兀儿景教大教主。
维吾尔族改信伊斯兰教具有多重历史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与当时复杂的社会政治斗争有着密切关系。以史为鉴,我们应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宗教观,坚定不移地坚决反对“三股势力”的邪恶思想。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只有实现中国化的宗教,才能更好与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我们要坚持我国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引导宗教努力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我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回族家庭。在那里,民族关系非常和谐,我们不分彼此,其乐融融。记得幼年时,每当端午节,我们在门上挂艾叶、点雄黄、吃粽子。每到春节,我们包饺子、放鞭炮、穿新衣。每到肉孜节、古尔邦节,周围的汉族同胞也一起参与过节,这种和谐场面至今记忆犹新。后来,我随父母移居西安。上大学,在民族院校,各民族同学也是相互过彼此的节日。我的家庭是由三个不同民族组成,我们相敬相爱。这种民族团结的结果正如孟子所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2007年,我为了追求梦想来到大美新疆,来到新疆农职院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十多年来,各民族师生和睦相处,交往、交流与交融。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在我院得到了充分体现。作为一名老师,我将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旗帜鲜明地同“三股势力”作斗争,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总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 魏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