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北工业大学 - 《湖北工业大学报》

载誉归来 心潮澎湃

2018-11-15     浏览(70)     (0)

文章总结了六名参加iGEM比赛的同学的心得体会,包括科研能力、英语水平、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提升,以及比赛带给他们的人生体验和成长。他们感谢iGEM赛事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实验经验、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更开阔的思维。文章也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之情。





  编者按:11月14日,2018国际遗传工程机器大赛(Inter-nationalGeneticallyEngineeredMachine/简称iGEM)分享会暨颁奖仪式在行政楼四楼会议室举行,欢迎我校赴美国波士顿参赛代表载誉而归,庆祝我校参赛团队再次斩获银奖。作为有幸赴美参赛的6名我校iGEM团队成员,对于参加此项大学生国际赛事有更多真切感受,校报三版在此简要汇集了这几位同学的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分享能让更多同学了解iGEM。
  熊思筠:真不敢相信准备了将近一年的比赛就这样结束了,从美国回来后突然“闲”下来不禁让我开始怀念起快比赛时每天的朝八晚十,疲惫却又充实快乐。有人问你为了准备这个比赛放弃考研后悔吗?我想说我一点都不后悔。感谢iGEM,让我不管是从科研能力还是英语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感谢老师,给予我队长这一使命,带领整个团队一次次攻克难关,突破自己。我很享受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一个目标的过程,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队员能给你带来多少惊喜。
  这次的美国之行,在与名校的交流中,通过比较可以发掘出自身的闪光点,同时也意识到某些环节的不足,这给了我们很大的进步空间,在今后的比赛中可以去进一步完善。多去外面的世界看看还可以开拓视野,感知未来的无限可能,iGEM带给我的不仅仅是一张奖状,而是丰富的实验经验,团队管理能力的提升和更开阔的思维。HBUT-China,alwaystobecontiued!
  刘凯:人生最幸运的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碰到最好的时代,做了最棒的事情。我一直认为我是幸运的,在我大学期间能邂逅iGEM这么美好的一个赛事,并与她发生故事!iGEM于我而言,就像是一个游戏中引路的智慧的花仙子,你越努力地去闯关、刷级,她便越会让你了解更多、学到更多。记得刚进入这个团队的时候,我还是个只懂得一些理论小知识的萌新,慢慢的,我们开始学习合成生物学的知识,学习往届项目,然后,我们开始构建自己的项目思路,这个过程是很神奇的,就好像是创造了一个自己的孩子,经由自己的手然后一天一天看着他长大。为人“父母”时,“父母”也在成长。我有了丰富的实验实践经验,能够规划完成一个又一个实验,有了更多上台展示的机会以及让我深深迷恋上了合成生物学这个学科,我觉得她很神奇,借助其手段好像能将生物的可能性在道德范围内无限放大,所以我会继续努力学习下去,去探究生物的奥秘!
  林卫潮:从1月份开始组队到10月份结束比赛,长达十个月的备战说没想过放弃,没有懈怠过是不可能的。但更多的还是感谢整个团队的坚持和陪伴吧,每次想着要放弃的看着团队其他同学的付出就还是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这十个月的努力,让我学到的除了实验中的各种操作技巧,更多的是整个团队过程中的协作能力以及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在比赛的最后几个月很累,和我自身的一些学生工作出现一些冲突,但是最后比赛颁奖现场的时候,团队的名字出现在银奖名单上的时候,更多的是一种欣慰,给了自己一个交代。
  这一次美国之行,通过是世界各类高校之间的交流学习,真正意识到比你优秀的人会比你更拼命。去之前觉得自己的大学生活,比赛经历已经很丰富了,但和其他优秀同学进行比较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只不过是井底之蛙,需要学习了解的东西太多了。当然比赛结束后,我也会更加珍惜这次交流带给我的感受。努力去鞭策自己激励自己,朝着更优秀的方向去努力。
  吴梓丹:今天是2018年11月4日,是iGEM比赛结束的第五天,我刚刚去我们的休息室清理完自己的东西,在关上灯带上门的那一刻心下有些不舍与落寞。感觉曾经存在于这间休息室里的信念、目标、疯狂与汗水还历历在目。
  回想这一整个参赛过程,从寒假短学期自学合成生物学导论这本书开始,马拉松的征程缓缓开启。到后来查阅文献,小组讨论,确定方案,再到后来一整个暑期在实验室从头开始搭建我们的项目,看着它一点点的成型。
  不得不承认,iGEM比赛对每个队员的身心意志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限定的时间内全力以赴的为iGEM拼搏,在实验室绝望的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不停的寻找自己的错误,思考新的改进措施,个中落寞、疲惫但又因渴望而坚持的滋味,都是珍贵而独特的体会。这种真真切切的科研体验,会让我在遇到别的困难的时候提醒我,又有什么跨不过去呢?
  另一大幸就是结识了良师益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个明确的目标,一群优秀的老师,一起组成了我们HBUT-Chinateam.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让我们在踏上波士顿的舞台的时候能够踏实,能够充满信心。
  总而言之,参加iGEM,是一次体验,是一次机会,我学习到了很多知识,体会到了收获与付出,不虚此行!
  刘苑琳:从开始准备到参加比赛这十个月来我经历了很多,整个过程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却很真实。
  我最开始进实验室时,由于实验操作不熟练,大多看着队员操作,当自己动手操作时,出现了各种问题。在那期间,我很沮丧。经过老师的指导和自己一遍遍的尝试,慢慢掌握了各种实验操作,看到不错的实验成果后,自己也逐渐变得自信,也很高兴能达到老师严格的要求。
  此外,在比赛准备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热情帮忙,使整个团队凝聚在一起,迎接各种挑战。
  此次的iGEM大赛,赛的不只是技能,更是一次各方面能力的展现。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大赛中学到的东西,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因此次的大赛而变得不同!
  李前昕:很荣幸大一上学期末加入了 HBUT的 2018iGEM团队,和很多优秀的同学一起为之奋斗。
  比赛的要求是,利用合成生物学在活细胞中使用可互换的标准化组件构建简单的生物系统,并且加以操纵。我从刚接触合成生物学时,十分不理解,比赛过程中我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加深了不少,也对作为近年来生命科学领域的新兴方向的合成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后期实验的过程中,我发现了生物的乐趣,对生物知识越来越热爱,更加为自己所选的专业感到自豪,并且希望自己能在专业领域作出一定贡献。
  除了专业提升方面的,作为国际性学术竞赛,我们有机会和很多优秀的团队接触,相互交流互相帮助的过程使双方都得到了提升。
  对个人而言,作为团队的一份子,每个人的独立学术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长周期的比赛准备阶段,团队每一位成员的付出都对比赛成绩做出了大的贡献。
  一年的比赛经历,很难忘,有汗水有泪水。我享受着比赛的每一刻,感谢团队所有人,感谢iGEM带给我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