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5 月 11 日是由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防治肥胖日,很多人不知道肥胖亦是一种疾病,而且是全球十大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中国人体重超重人群达2 亿,肥胖人群超过 9000 万,而且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逐年上升,最新统计显示我国部分地区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已达 11.8%,因超重和肥胖引发的生长发育、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病等疾病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
怎么才能确定自己是超重还是肥胖呢?目前中国标准是体重指数(体重指数(BMI)= 体重(kg)÷ 身高(m)的平方)在 18.5-23.9 为正常,≥ 24为超重, ≥28为肥胖, 腰围 (取髂骨上脊与第十二肋骨下缘连线的中点为测量点,将皮尺沿测量点水平环绕腰部一周即是腰围)男性≥ 90cm、女性≥ 85cm 为腹型肥胖。
肥胖者会导致相关疾病发病率增高,有文献统计肥胖者较非肥胖者糖尿病发病风险高 4 倍,冠心病高 2-5 倍,高血压高 2-6 倍,而且还会增加 18 种恶性肿瘤的患病风险。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肥胖呢?首先个人要建立良好的饮食作息生活习惯,利用创新的科技手段,加强对自身的健康管理,将有助于缓解肥胖的发生。要充分认识到肥胖对人体的危害,了解各年龄阶段易发胖的知识及预防方法。采取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少甜食厚味、多素食、少零食。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多运动,以增加热量的消耗,既能增强体质,又能预防肥胖的发生。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是很有必要的,每餐不要太饱,合理安排和调整好自己的睡眠时间。保持心情舒畅,良好的情绪能使体内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能起到一定作用。
如果您是肥胖患者,通过上述生活方式干预,体重仍不能控制者,可进一步到内分泌科咨询除外继发性肥胖的可能,另外还可以予以正确的饮食、运动指导帮助您减肥,必要时可借助一些药物,如利拉鲁肽注射液、奥司他韦等等。总之要以科学的方法预防、管理、减脂,将体重达标,预防和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 (内分泌科 李庆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