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 《第一师范校报》

我读《狼王梦》

作者:●外国语学院 彭钰银    
2018-11-15     浏览(169)     (0)




  一千位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人看 《狼王梦》也有不同的感受:在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眼中,他看到了母狼紫岚对狼崽的母爱;而作为一名师范生的我却从中看到了母亲教育孩子的偏执与专横。
  母狼紫岚的配偶黑桑一心想成为狼王,可惜他壮志未酬就死于野猪的獠牙下,葬身于乱石堆中。为了完成黑桑未竟的遗志,母狼紫岚决定将黑桑留下的四只狼崽中的一个培养成下一代狼王。作为一个母亲,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人头地很正常,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紫岚的狼王梦从一开始就是她的一厢情愿,这也为后面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因为长子黑仔长得最像黑桑,所以紫岚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去教育和培养他成为下一代狼王。她在其他孩子面前毫不掩藏自己的偏心,给予黑仔各种优先权—— —哺乳、分食等。她偏心黑仔的结果也为黑仔招来了祸患:由于她屡次表扬黑仔的大胆,鼓励他在未成年还不具备捕食能力时出洞觅食,并不在它身边监护,还为此骄傲“黑仔的胆魄是同龄狼崽的两倍。”她的放纵与膨胀的虚荣心最终使黑仔命丧金雕之口。对孩子们厚此薄彼无疑是有问题的,对一个孩子的偏爱就意味着将这个孩子“捧杀”,并且压抑了另一群孩子的天性。因此在黑仔死后,蓝魂儿才会如此渴望被母亲注意,才会遇事不顾一切冲在最前面,最终魂断捕兽夹。因此双毛才会在紫岚一而再再而三的压制与打击下变得自卑,失去了狼的气概,最后在狼王决斗时死于狼群之口。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孩子在家庭中受到的教育必须是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不带父母刻意倾注的私人情感的。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必要按照别人的意愿去生活,即使是母亲,也不能剥夺孩子活出自我的权利,如今有多少人考研、考编、考公务员是出于家人的期望?另一方面,有条件的爱会造就孩子讨好型人格,而无条件的爱才能培养孩子独立、积极的自我概念。紫岚对狼崽们的爱是有目的、有条件的,如果紫岚不寄希望于黑仔,自然不会铤而走险纵容他锤炼胆量;如果不是她的偏执,蓝魂儿和双毛也不会心理扭曲,最后死于非命。父母家庭可以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却不能刻意灌输、急于求成,企图孩子在朝夕间就能达到目标,这样的望子成龙会害了孩子,也会让自己悔不当初。正如双毛,后期被训练出了狼的野心与唯我独尊,可在与狼王洛戛生死对决的一刹那还是暴露了自己的本性,被狼群撕成了碎片。
  换一种想法,如果紫岚不用那些极端的方式逼迫她的狼儿们,而是日复一日悉心教导;如果她不厚此薄彼,偏爱黑仔,而是让三个公狼崽公平竞争与成长;如果她不那么偏执,接受公狼卡鲁鲁的求爱,成为他的配偶;那么,她的梦想会不会有一天就能实现—— —狼崽们健壮且团结,卡鲁鲁这匹公狼是她强有力的帮手和伴侣,取得狼王之位岂不指日可待?不过,她想要的是一只具有黑桑—— —紫岚血统的公狼登上王座,不能满足这个条件,以上所想就只能尽付笑谈了。所以,当心存偏见时,不要去生养孩子;在心智不够成熟时,不要去教育孩子,那不是教育,是摧残。
  紫岚的狼王梦最终没能实现,为她惋惜。或许动物的故事不能完全等同于人类,但作者是不是借动物来折射现实生活中父母在教育子女中的各种误区呢?这一切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