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五华之南
作者:肖月生
文章介绍了南华大学的创立过程,源于1999年前的中国高校名册中没有“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北华大学”这四兄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周远清先生期待中国高等教育早日步入世界前列,并期待“五华”携手共进。南华大学并校近20年发展显著,为世人期待中的“五华”盛名添上自己的力量和光彩。
1999年前的中国高校名册中,并没有“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北华大学”这四兄弟。
世纪之交,酝酿、蓄势于1985年的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结果。1998年7月,原机械工业部等9个撤并部门所属院校进行调整;1999年上半年,原兵器、航空、航天、船舶、核工业等五大军工总公司所属院校进行调整;2000年上半年,铁道部等49个国务院部门(单位)所属院校进行调整。至此,原来由62个国务院部门(单位)管理的367所普通高校,变为由10余个部门(单位)管理的120所左右,其中,由教育部直接管理71所,其他少数部门管理50所左右。这标志着我国高教管理体制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部门办学体制基本结束,中央与地方共建、地方管理为主的体制基本形成。
原中南工学院就是隶属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何去何从,也必须见分晓了。
中南工学院下放湖南省是没有悬念的,与原衡阳医学院合并也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因为两所学院门对门,学科、专业优势互补,合并的先天优势实在是太多了,或者说天然的就应该是一家。但还要不要带上驻衡的其他专科、中专层次的学校一起合并呢,以及校名如何定,成了当时关注的焦点。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分管高等教育的周远清先生,非常关心此事,亲自过问并多次亲临学校调研、指导。多方协调下,原中南工学院、衡阳医学院两所本科院校合并,不搞“搭车升级”,以免降低办学质量,成为共识。至于校名,周先生提出了一个大气的构想:我国的大学分布来一个“五华”格局,即以清华大学为中心,再分别设置东华大学、南华大学、西华大学、北华大学。而且周先生出于对衡阳的热爱与期待,把南华大学这个校名留在了衡阳。
2000年3月27日,教育部下文批复同意由原中南工学院和原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南华大学;2000年8月15日,中共湖南省委有关领导来校宣布南华大学领导班子;2000年9月20日,南华大学正式挂牌。至此,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杰出成果,南华大学华丽降生。
此前,已有东华大学、北华大学于1999年挂牌,分别落户上海市、吉林省吉林市,“西华大学”则因为各种原因,直到2003年才落户成都市。
周老先生布此大局,虽无权威的官方释义,但凭晚生妄猜,至少应该有以下三个期待:第一,期待中国的高等教育早日步入世界前列,如“中华五岳”一样闻名天下。第二,“中华五岳”可是比肩齐驱的,“五华”亦当携手共进。第三,衡阳有“五岳之南”的“南岳”独秀天下,同样居于衡阳的“五华之南”的“南华”,当不可逊色。
南华是幸运的,抢占了“五华”这个大格局。并校近20年的发展与进步也是显著的,特别是成为全国高校并校改革的成功典范,传为佳话,紧随其后的申博成功、晋升一本、争创双一流等,正一步步朝着周老先生指引的方向前进。善莫大焉!
高等教育的大潮,永不平息、永不停息,只有敢于立潮头、抢滩头者,才能立于不败。在双一流建设这一轮新的重大改革中,南华必须勇敢地亮出“五华之南”的身份,为世人期待中的“五华”盛名添上自己的力量和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