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悟道梁家河 甘当奋斗者
努力把新时代学校“三服务”工作做广做实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心得体会
作者:南华大学党政办 谭 杰
这篇文章
为切实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懂弄通做实,不断转化为提高自身“三服务”工作的精神力量和行动自觉。借省委教育工委举办关于开展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天天见”“天天新”“天天深”系列主题活动之契机,我在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为多学一些,深学一层,学深笃行,又认真研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一部书,在翻阅这一部书的过程中,我字字阅读,句句回味,一个个生动的场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一个个具体的细节以及蕴含其中的精神和道义的力量,特别是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一系列成长故事,深深吸引了我,也深深地感染了我,让我深切感受了“梁家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实践起点和情感起点,其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学校“一基三实、一路三建”发展思路,做广做实新时代学校“三服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党政办是学校综合服务管理部门,负责承上启下、联系左右、协调各方工作,事情特别杂,难度特别大,工作特别苦。作为学校党政办一名新同志,为尽快适应新时代学校“三服务”工作要求,对外能跑能交能办事,对内能研能写能执行,就必须找准“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的工作坐标,把工作历练当成是自己人生成长的“梁家河”。在政治上,要提高政治站位,始终紧跟校党委决策、紧跟校党委步伐,紧跟校党委安排,坚决维护学校党委权威和领导形象;在工作中,要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骛钻业务,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在提升办文办会效率和质量上下功夫,在上传下达及时准确到位上下功夫,在突出督查实效上下功夫。现结合自身工作,谈以下几点心得体会:
一要不忘初心,忠于教育事业。《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为我们生动再现了如何从一位质朴厚道、涉世不深的青年,成长为一名信念理想坚定、勇于担当克难、践行为民宗旨的党员领导干部的成长过程,在这个7年的知青岁月中,青年习近平矢志不移,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最终成功入团和入党,并担任村支部书记。他在回忆《我是黄土地的儿子》中写道:“15岁到黄土地时,我迷茫、彷徨;22岁离开黄土地时,我已经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充满自信。作为一名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正是七年的知青岁月,铸就了他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变的“初心”。学校党政办是直接为学校党委、行政服务的政治机关,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坚持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持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坚持极端负责的工作作风、坚持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坚持廉洁自律的道德操守,不断加强自身政治建设、思想建设、业务建设、作风建设、品德建设,不断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责任压紧压实,把服务学校做广做实,不断提升“三服务”水平。
二要勤学善思,练就真本领。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经历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带着沉甸甸的一木箱子书下乡到“梁家河”,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读书,跑几十里路借书以及带领大家读书的情节。可以说,正是这七年的人生阅历,养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历练了其清晰敏锐的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作为学校党政办的一名新同志,为使自己尽快适应岗位要求,就要勤学善思,厚积善悟,博学精学,充分吸取各类最新理论成果的养分,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练就真本领。具体来说,一方面,要突出学习重点。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好学校党委的系列讲话精神和文件精神,特别要深入学习贯彻第三次党代会精神,深化固化“一基三实,一路三建”的思想认识,还要学习教育管理、业务知识,不断提升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使自己在理论功底、思维方式、文字水平、动手能力不断适应“三服务”要求,高质量完成领导交办的各种文字材料任务。另一方面,要改进学习方法。既要主动向书本学、向身边同志学、向学校领导学、向实践学,也要在学中干、边学边练、学练结合、知行合一,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提高参谋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三服务”工作质量和水平。
三要带着爱心,做好服务工作。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的成长经历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青年习近平带着爱心在山沟沟里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情同手足、鱼水交融、血肉相连的青春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曾深情地回忆道:“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学校党政办工作不仅政治性、政策性、全局性、服务性很强,而且还是擦亮整个学校形象的重要名片和窗口。比如,上级领导、外来单位、师生群众对学校的印象如何,往往与办公室的服务工作密不可分。办公室人员精神面貌佳、待人接物好、工作效率高,就会提升单位的形象和外界的评价,如果工作草率甚至出现差错,或者态度生硬粗暴,人家就很容易产生对学校的不良印象。因此,在日常服务工作,要增强工作主动性,积极参与政务、认真处理事务,热心于充当“服务员”,时刻带着爱和责任,耐心倾听师生的诉求,了解他们最需要什么,为他们分忧解难,把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热情与礼貌贯穿于服务全过程,要通过带着爱的付出,维护和树立学校党政办工作人员的良好形象。
四要不怕吃苦,经得住磨难。“梁家河”的7年插队生活,磨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吃苦耐劳、意志坚定的刚毅品格。从打坝到挑粪,从种地到拉煤,几乎什么苦活、累活都干过。多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回忆道:“这些年来自觉接受了艰苦生活的磨炼,先后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和思想关,成为了‘梁家河’村里的壮劳力和种地的好把式。7年上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面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的困难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干?你再难都没有难到那个程度。”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成长经历深刻地告诉我们,每一个人在青年时期经历一些挫折、磨砺、苦难是一个人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党政办工作任务重、要求高、压力大、节奏快,整天有干不完的事,特别是搞文字工作的,经常加班加点,连续作战,甚至通宵工作。因此,在工作服务中,就要不怕吃苦,经得住磨难,时刻把“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铭记在心,坚持不懈怠、不抱怨,迎难而上,正确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克服浮躁情绪,正确处理好得与失的关系,不受名利诱惑,杜绝攀比心理,正确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打磨”,才能在磨砺中不断成长,真正做到参之有道、谋之有方、言之有效。
问道“梁家河”,悟道“梁家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历史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梁家河”。当前,学校正处于举全校之力打好“把人才培养做实,把科学研究做实,把服务社会做实”三大攻坚战的关键时期,在前进的路上,需要每一位教职员工“出智出力”,需要每一名南华人“出色出彩”,需要每一个党员干部当“三顶干部”——顶得上、顶得住、顶得好。作为新时代的南华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把各自岗位看成自己人生历练成长的“梁家河”,严以修身律己,把准把好方向,以时不我待的强烈责任担当,以更开阔的胸襟、更开阔的视野,更开阔的思路,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大力发扬苦干实干和“钉钉子”的精神,自觉在教学中“钻”、在管理服务上“磨”,才能使自己跟上学校党委的要求和步伐,为新时代学校改革发展与“双一流”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