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盐城师范学院 - 盐城师范学院报

美育,从美术的教育开始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 刘军    
2018-10-15     浏览(132)     (0)
  今年8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回信。习近平在信中说:“美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塑造美好心灵具有重要作用。你们提出加强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让祖国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长。”
  美是物质,也是精神的,其精神层面涵盖了自由、进步、友爱、和谐。李泽厚将中国远古至明清文化的源起发展以“美的历程”概述之,总结出中国远古图腾、青铜文化、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等十篇章,从精神层面提升其中“美”的主线,将古代文明发展中文化结构归于“美”的引领,既可见其用心良苦,亦可发现“美”外延之广泛,内核之精深!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影响,“经世致用”深得人心,因此自古以来“美术”类工艺活动皆被定义为奇技淫巧、不登大雅之堂,也就导致春秋以降“美”的消弥、美育的残缺,也是中国文化一大缺陷。
  1912年,蔡元培在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时发表《对于教育方针的意见》 一文,提出要把美育列入教育方针。这是基于他对美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深刻的超前认识。1917年2月,蔡元培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中首次提出了中国文化教育诸多问题解决在于“以美育代宗教”之说,系统地阐述了宗教与人类文明之关系,而现代文明发展必须需要以美育代之引领国人之心,方可加速中国现代国家之进程。然一百年来,中国的美育工作仍停留在表面或口号中。
  美育,广义上指美感教育,通过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从而使人具有美的思想、美的情操、美的品德和美的素养;狭义上通指艺术教育。美育可以激发和强化人的创造性,培养发展人的审美直觉和想象力;由于自然规律是有序的,具有一定的形式美的特征,而科学家也常因为追求美的形式走向真理;同时美的胸怀也是平和、宽广的。正如席勒所说,“如果我们要实现政治的自由,必然通过审美的道路。因为通过美,我们才能达到自由。”
  文化是民族之魂,美术在文化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美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虽武功文教,与时间同期灰灭,而赖有美术为之保存。”而美术教育也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情境中开展美术教育,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才能真正体验美术的精髓,能够训练观察力、培养空间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对美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从美术的教育可达成美的教育,可以鼓励和创造人类的真善美,即李石岑所言“美育不离于审美之心之养成”。同时,美是长期的、全面的、深入的,难以功利量化,隐藏于人心,隐藏于民族之魄中,潜移默化地渗透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若美育观念普及,美育健康发展,美术事业将蒸蒸日上,而社会将遍开向善向上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