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校报》
二十五载时光
作者:耿雅倩
总有某一个时间点,会让你去回望来时走过的路,回望曾经让你觉得那真是既漫长又短暂的日子。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分每一秒的时光都是命运对我的馈赠,有温暖和冲动,有审视与成长,有珍惜与理解。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期待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一瞬间,脑子里“沸腾”着无数个问题,但这些都没有说是在一个停止的时空或者某一个停止的瞬间里所能回答的,因为现在的我从过去而来,又向未来而去。删除我人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都不能成为现在的我,不去完善每一个现在的瞬间,也终将不会在将来拥有一个满意的我。
十八岁还是一个敏感的年纪,会在意外界的一切,会用外界的一些标准去衡量自己。我好不好,要外界的东西来肯定;开心不开心,也要看从外界得到什么样的影响。现在来看,所谓“别人”其实都是自己的镜子,你渴望什么,逃避什么,在意什么,都是通过“别人”这个带着些陌生和冷漠的词语中得到的。十八岁也因为一些只言片语而以偏概全,也因为误会而失去朋友,随着时针分针一圈又一圈的相交又分离,我能做到的就是学会站在一个相对全面的视角下,去做出在那个当下最正确的决定。我想,大概所谓成长,就是要用新的眼睛去看过去看不见的画面,用新的耳朵去听过去听不见的声音。
二十五岁会学习去面对真实的自己,既然我无法逃避而必须生活在别人怎么看你和自己怎么审视自己的世界,那么通过学习如何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来不断地调整自己,在调整的过程中不断地触碰、不断地感受真实的自己,从而一步一步地塑造真实而成熟的自己。二十五岁,学习与外界的“别人”融洽相处,明确底线,即不过分关注也不过分轻视,“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也是寻找真实自我的智慧。
有句话说:“你人生故事的开头也许并不那么快乐,但这并不影响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看后来的人生之路,你选择怎么样走下去。”也许成长初期太过于在意“别人”而失去了很多快乐,也会因为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与很多人或事擦肩而过,但河水在流,时光在走,成长的步伐尽管缓慢却一定会越来越坚定。将来我也终会去踏进别人口中的“社会”,到那时我一定会揣着一颗滚烫而勇敢的心在惊涛骇浪里逆流而上,珍惜每一个自己认为值得的瞬间,秉持来之不易的初心,走完接下来的所有或顺利或曲折的旅程。
所以,就安安静静地陪着内心深处的自己行走吧,在每一个经停的地方把它放出来,感受这世间赐予的风和日丽或狂风骤雨。
(作者系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