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发展,时代在变化,思想和观念必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的必然要求。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不断超越自己,在开放中博采众长、不断完善自己。”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深刻阐明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思想、观念)的辩证关系,阐明了解放思想的客观性和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的历史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不断推向深入的一大“法宝”。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从某种意义上说,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思想不断解放的四十年,从1978年开始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到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本身就是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邓小平曾经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今天,创新成为我们的时代精神。从某种意义上,创新的本质就是解放思想,因为创新首先意味着打破旧的条条框框,就是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意味着要深刻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代同行。与时代同行不意味着随波逐流,而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把握时代发展的方向,面向时代向我们提出的问题,付出我们的智慧和努力。
“立德树人”,为推动我校“双一流”建设添砖加瓦
对于南京林业大学来说,所谓解放思想、与时代同行,总的来说就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指导,把解放思想与建设世界一流学科与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我校“双一流”建设这个根本目标和中心任务,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克服不利于创新的教条和旧观念,破除一切束缚我校发展的旧条条老框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和主动性,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释放一切有利于推动南京林业大学“双一流”建设的正能量。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而言,就是从“立德树人”的高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增强创新意识、进取意识、责任担当意识,把“立德树人”贯穿在教学、科研以及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和环节中,以实际行动践行教育的宗旨和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