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南京晓庄学院 - 《南京晓庄学院报》

中国教育报7版2016年12月23日

引领思想创新机制协同育人

———南京晓庄学院“以生为本”工作理念纪实

2017-03-15     浏览(55)     (0)

  1927年3月,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南京晓庄学院前身)时曾说,“晓庄是一部永不完稿的诗集”。
  南京晓庄学院校长许承明教授说:“学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生存与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与成才、一切为了学生的就业与创业的学生工作理念。”“十二五”期间,学校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积极履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能,以思想引领工作为根本任务,创新机制,协同育人,引领青年学生共享人生出彩机会,共创美好晓庄梦。
  立德树人 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教育贵于薰习,风气赖于浸染。
  南京晓庄学院副校长秦林芳教授说:“学校坚持开展以‘陶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实施‘青马工程’‘行知讲坛’,为思想引领工作奠定基调。”学校通过深入开展学陶师陶活动,发挥“陶文化”引导人、影响人、鞭策人、鼓舞人的教育张力,激励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人文精神、传承先进文化、践行知行合一,在晓庄陶文化的浸染中孕育“陶”花朵朵、“陶”果累累的勃勃生机。
  青年学生中涌现出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12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江苏省党代表”王景光、“2014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第十三届南京好市民”黄岳等一批先进个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江苏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国旗下讲话———南京晓庄学院校园文化读本》入选教育部高校德育文库并正式出版发行。
  学校努力健全完善“互联网+学生工作”的工作机制,为学生的思想引领和校园文化生活提供新媒体交流平台。“i晓庄”APP不断拓展应用种类与需求管理,构建“以人为本”的移动校园,为学生提供了高效便捷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有效推动了学生工作传统手段与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南京晓庄学院团委”“南晓学工”等官微公众号,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校园正能量。“南京晓庄学院学生会”微信公众平台多次荣登“高校学生组织微信影响力排行榜”江苏10强、全国20强。
  五年来,有153名学生光荣应征入伍,12人荣立三等功,学校被评为江苏省学生军训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校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创新载体 提升服务学生质量创新服务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校紧密结合新形势,鼓励学生工作者树立供给侧改革的思想和创新服务的理念,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平台,提升服务绩效,切实推动学生工作从传统管理型向现代服务型转变。”南京晓庄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何文秋如是说。学校践行“以生为本”理念、改革传统办公模式、转变机关工作作风,在全省率先建成500平方米,具备“咨询、受理、办理”功能的“一站式服务”学生事务大厅。24小时开通“校园110”、晚间总值班热线、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热线,实施晨跑指纹打卡,开展公寓门禁探索等工作,全方位服务学生。
  学校自2016年开始举办女生教育系列专题活动———“晓庄女子学堂”,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负责人领衔主持实施女子学堂项目,开展了“女生艺术堂”“同伴教育”“女子手工坊”“女性读书会”等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女生教育活动,效果显著。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2014级社工班成梦同学说:“作为新时期的女生,要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担当,在专业学习和同伴教育活动中提升素养,与同学们共同进步,这个过程让我体会到了大学学习与生活的非凡意义。”学校积极做好生活、学习、心理困难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形成全员指导与群体指导、全程指导与环节指导、全方位指导与重点指导相互促进的良好机制。学校在教育管理中加强对民族学生的指导,使民族学生积极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
  南京晓庄学院团委书记于扬说:“学校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信息化平台,形成了项目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工作理念。”“陶子家教”等志愿服务项目常年开展,先后有845名大学生参加了青奥会等大型志愿服务项目。学校荣获“第四届南京青年奥林匹克文化节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等奖项。学校坚持以“挑战杯”系列竞赛为龙头,以学生专业社团为依托,以特色系列活动为抓手,以制度规范为保障,确保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蓬勃开展。
  学校全面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结合学分制的实施,引导二级学院积极开展各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创建了“专业引领、服务支持、活动推动、就业倒逼”的学风建设模式。全校大学生科研立项566个,其中重点项目198项,立项团队在省级以上期刊正式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积极构建助困与育人相结合、经济支持与素质教育并进的资助模式,学校各类资助项目达14个,累计为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850余个,为6.16万人次发放各类奖助经费近7亿元,为2399名学生申请办理助学贷款2672万元。学校2014、2015年连续两年荣获“江苏省普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优秀单位”。
  适应发展 助力学生梦想实现南京晓庄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处长李震说:“学校秉承‘教学做合一’的校训,主动适应学生发展需求,构建了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服务体系,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好评。”
  学校面向全国22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与114所四星级高中签订了优质生源基地协议,积极参加省内外招生咨询会,充分发挥媒体宣传优势,切实扩大了学校办学知名度。
  2012年起,学校实行“分类招生,分流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发展趋势,结合专业生师比、教学设施资源条件以及近年来录取生源质量等因素,科学编制年度招生计划。
  学校切实把学生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确立了“以生为本、全心全意为学生就业服务”的就业工作理念,实施就业工作校院两级“一把手工程”,构建了全员参与的长效机制,形成了“自上而下、由点及面、交叉覆盖、相互协调”的全程化、全员化就业工作体系。应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
  信息工程学院优秀毕业生张一帜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自豪地说:“学校推进的‘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指导并鼓励我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点燃了我的创业梦想,我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五年来,多项学生作品在“全国机器人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佳绩,学生获得国家级别和省级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十余项,50多名学生注册实体创业,学生创业团队获得省市区150多万元的创业项目经费。学校重点扶持“陶子之声”合唱团等40个专业类社团发展,打造了一批校园文化品牌,荣获“全国高校百强优秀社团”“全国高校环保公益项目优秀奖”等荣誉称号。
  创新机制打造专业学工队伍学校坚持按照“专业化、专家化、职业化”发展方向,严格辅导员准入机制,注重典型引领,创新辅导员工作模式,构建辅导员能力提升、职业发展支持体系,强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理论扎实、结构合理、工作高效的辅导员团队。
  学校辅导员职称晋升渠道畅通,鼓励辅导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先后设立职业生涯规划、军事理论、心理健康教育等教研室,鼓励辅导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工作对象及兴趣爱好选择教研室,参与教学科研工作;选派辅导员骨干参加校外高级研修班;支持辅导员参加各类课题研究,激励辅导员明确职业发展愿景,争取岗位发展、岗位成才。
  学校建立了辅导员职业能力竞赛和优秀辅导员表彰机制,积极推进辅导员工作模式改革,以专业化发展为指引,强化核心职业功能。学校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前沿理论与实际问题,给经费教方法,鼓励辅导员结合实际工作开展研究,提升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教师教育学院学工办副主任王为正入围“2013年江苏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他感慨地说:“学校开展的‘辅导员论坛’对我们提升工作能力帮助很大,每月邀请专家来校就心理健康、沟通技巧、新闻写作等方面开设讲座,让我们在工作研讨中增长才干。”通过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国旗下讲话、校报“辅导员之声”专栏、微信公众号“解密辅导员”栏目等平台展示辅导员风采,出版发行《与爱同行,为青春导航———高校学生工作案例集》。学校每年暑期开展辅导员素质拓展训练,让辅导员在愉悦的互动环境中就学生的教育管理、生涯规划、心理健康、创新创业等主题进行探索和学习,集思广益、交流促进。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新一轮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南京晓庄学院党委书记王国聘教授深情地说:“学校将继续大力弘扬陶行知老校长‘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宽广胸怀的优秀大学生作为学校奋斗的目标”。晓庄人正围绕建设教师教育为特色、地方性应用型品牌大学的战略目标,以迎接90周年校庆和本科教学工作审核性评估为契机,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管理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共同谱写学校事业发展的精彩篇章。(张洁 邓琦 陈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