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青岛大学报》 - 《青岛大学报》

2009年青岛大学十佳学生干部掠影

2009-12-29     浏览(448)     (0)

以上文章介绍了多位大学生的获奖感言,他们感谢学校、老师、同学和父母的支持,表达了继续努力、追求更高成绩的决心。同时,文章也展示了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


  ●唐凯歌 中共预备党员,经济学院2006级金融4班学生。山东省学联副主席,青岛市学联主席,青岛大学学生会主席。曾深入太行山区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涞源县支教,任全运会火炬手,并任击剑比赛志愿者管理岗位;曾在共青团青岛市委挂职锻炼;参加青岛大学赴香港访问考察团,赴香港与当地商会、企业、学校访问交流。在校学生会任职期间,组织了如“青岛大学祝贺改革开放30年系列活动”、“青岛大学庆祝五四运动90周年系列活动”、“青岛大学庆祝建国60周年系列活动”、特聘教授每周讲堂、周五之夜等多项活动。
  获奖感言 感谢我的学校,是您给我这样一个机会,这样一个广阔的舞台;感谢我的领导和老师,是你们的教导,让我一步步走向成熟;感谢我的同学,是你们一贯的理解、帮助和支持,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感谢我的父母,是你们给予我的一切,支撑我走到了今天。感谢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是你们让我的生活充满了色彩!我一定不会辜负你们的期望,一定会飞得更高,更远!
●沙 莎 中共党员,物理科学学院2007级光信息2班学生。物理科学学院学生会主席,物理科学学院2007级光信息科学与技术2班班长,青岛大学物理科学学院2008、2009级代理班主任。曾在兴业银行常州分行实习,参加新东方国际夏令营赴英国进行学习交流;长期到金门路小学义务助教,普及科技知识。参加青岛大学第5届大学生精英辩论赛,所在学院荣获季军;荣获辣旋风歌曲大赛(青大赛区)优胜奖;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
  获奖感言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既然钟情于玫瑰,就勇敢地吐露真诚;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夏超男 中共党员,外语学院2006级1班学生。外语学院学生会主席,外语学院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曾担任首届中国海军节酒店西班牙语翻译,第29界北京奥运会青岛奥帆赛西班牙语语言服务志愿者,2008中国(东营)国际石油装备与技术展览会西班牙语翻译,2007青岛国际帆船赛志愿者。在师范学院举办的“水之幻”海报设计大赛中获一等奖。
  获奖感言 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培养和同学们对我的支持,正是有了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我才能在工作中取得这样的成绩。我会铭记住大家对我的帮助和期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和同学,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带领我们外语学院学生会的全体成员实践好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诺言,使我们的工作更加得到老师的肯定,同学的认可,更上一个台阶。
●吴玉蕾 中共党员,国际商学院2007级研究生。驻青高校研究生联谊会执行主席,校研究生会主席,校国际商学院研究生会主席。参加校博士硕士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赴济宁市服务、调研;参加校博士硕士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团,赴即墨市服务、调研;曾在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法院担任实习助理,在青岛二中担任实习教师。获青岛大学“汇聚智慧,共论发展”征文比赛二等奖;成功组织举办驻青高校研究生英语演讲比赛、青岛大学第一届研究生英语文化节以及青岛大学“传承卓越,励志图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等系列主题活动。
  获奖感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七年的青大时光,使我学会了自尊自强,学会了踏实努力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在研究生会工作的经历,更是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起努力,一起成长,一起收获。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的老师,感谢一路走来坚定地支持着我的同学们。未来的日子,为自己喝彩,为朋友喝彩,为对手喝彩,让我们一起加油!
●薛 梅 中共预备党员,国际商学院2006级人力1班学生。国际商学院市场学系学生会主席、社团组织梦想前程俱乐部副会长。协助老师完成“青岛市村官胜任力模型”项目、天幕城重整策划方案;荣获崂山区聋校优秀志愿者称号、崂山区优秀服务集体称号,到市北区政府信访局局长办公室实习,为青岛市索瑞尔传媒公司做项目策划。组队完成的《TOP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策划书》在全国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荣获青岛大学特等奖、山东省特等奖,在山东省首届“工商银行杯”创办中小企业计划大赛中带队荣获铜奖。协助崂山区政府组织“爱鸟护林”等活动;组织“永远跟党走”“汶川情,中国魂”等主题团日活动。
  获奖感言 三年多的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体验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快乐。在此过程中,逐渐培养起自己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也学习到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正是基于这些感悟,在规划和经营大学生活的时候我才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提高了对自己各方面的要求,坚持“学无止境”的信念,不断进取。感谢学校给我这份荣誉,我定会以之为动力,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好的成绩。
●刘 晖 中共党员,经济学院2006级金融一班学生。青岛大学经济学院学生会秘书长,青岛大学东校区辅导员助理,经济学院2006经济类8班团支书,经济学院2006金融1班团支书。曾深入太行山区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涞源县支教,参加潍坊市优秀毕业生交流实践活动,在青岛市崂山区文化局办公室实习。获青岛大学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青岛大学健美操比赛团体三等奖,代表青岛大学参加“CCTV杯英语演讲比赛”,获山东赛区优秀奖。获山东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联合授予“山东省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称号。
  获奖感言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不仅使大学生活更加充实多彩,而且在为同学服务的过程中获得很大的锻炼和提高,充分体现了自身价值。学生干部的身份,时刻鞭策着我严格要求自己,养成了勤奋刻苦、认真高效的习惯。获得“十佳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不仅是学校、老师和同学们对我工作的肯定,更是对我的激励,我将牢记学生干部为同学服务的宗旨,践行“博学笃志、明德求真、守正出奇”的校训,继续努力,争取在学习、工作、实践等方面做出更大的成绩!
●马 啸 中共预备党员,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2007级环境科学系2班学生。青岛大学国旗班班长、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院2007级环境科学系2班班长。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运动会击剑赛事场地志愿者,“绿色奥运”宣讲团成员;“国旗在我心”国旗知识宣讲团团长。曾获“唱校歌、舒豪情”合唱比赛一等奖(领唱),青岛大学健美操大赛自选动作第三名;参加“大气环境Be7采样”、“高效液相色谱法浊点萃取”等课题研究;带领国旗班出色完成校庆、校运会、开学典礼等庆典的升国旗仪式;参加北京奥运会和十一届全运会火炬传递仪式;举办国旗班成立十周年系列活动;赴天安门国旗护卫队参观学习。
  获奖感言 国旗班是优秀学生集体的典型,作为国旗班班长,我担负着形象与使命,努力践行着责任与承诺。春秋冬夏,交替的是季节,定格的是一次次的军姿;严寒酷暑,变换的是气温,不变的是一遍遍的正步;纵然汗水浸透衣背,雨水打湿脸颊,都无法动摇我和队员们坚定的心。“为国旗添彩,为青大争光”是我们永恒的誓言。感谢领导、老师的培养,感谢国旗班和2007环科2班全体同学的信任与支持!未来的日子,我会用汗水和拼搏铸就更精彩的青春!
●隋晓晖 中共预备党员,国际学院2006级国际商务一班学生。院学生会副主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班级团支书。曾在青岛大学国际学院招生办公室、日照两城实习。曾获青岛大学《学习十七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力量》征文比赛一等奖。
  获奖感言 在人才济济的大学校园中,我信守着“我不是最好的,但一定要努力做得比昨天更好”。我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一定会有收获,而生活,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大学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是被培养的对象,在此感谢学院、老师对我的培养,在各方面给了我极大帮助。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心怀感恩,再接再厉,将把自身进步和学院的发展结合起来,锐意进取,以更优异的成绩来回报同学、老师、母校。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袁季伟 中共预备党员,师范学院英语系2006级1班学生。校学生会副秘书长、公文组组长,青岛大学报学生记者,师范学院英语系学生会主席。第十一届全运会击剑项目志愿者;获青岛市机关事业单位见习活动“优秀营员”,第十一届全运会“志愿者之星”荣誉称号;获师范学院教师风采大赛英语口语三等奖,师范学院“礼仪之星”风采大赛最佳表现奖;筹划主办“永远跟党走”学习十七大精神党团知识竞赛,组织举办“坚定理想信念,永担时代重任”纪念五四运动89周年座谈会,“强国之路青春使命”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党团知识竞赛等活动。
  获奖感言 感谢学校领导为我们营造了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我有机会在这个大舞台上展现青春风采。感谢老师们的指导和帮助,没有你们的培育也不会有我现在的成绩。也谢谢一路陪我走过大学生活的兄弟姐妹,感谢你们对我的信任,支持我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到现在。但这只是我人生中的一个里程碑,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总之,荣誉是大家给的,我能做的就是努力为同学们服务。
●吴志豪 中共党员,自动化工程学院2006级自动化3班班长,2007级电气一班副班主任,2008级自动化一班班主任。组织了奥运知识竞赛,义务献血,走进微尘等活动,“英语进社区”等活动,深受领导好评。火炬传递期间,担任主要负责人。积极参加创新班实验,参加了2009年青岛大学创新型实验项目“电加热炉温度控制器的设计。”连续两年在校宿舍美化大赛中获奖。
  获奖感言 在我即将毕业之际,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个奖励,谢谢学校对我工作的肯定。大学四年就要结束了,这四年里,我们从幼稚到成熟、从懵懂到睿智,有了更理性的思维和更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一切都离不开学校、学院、老师们的谆谆教导和悉心帮助。大学四年是最令人留恋的,到即将离开时这种感觉尤为强烈,但我们必须要毕业,必须要踏上社会去奋斗、去适应。将来,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会始终如一地努力,始终如一地不懈奋斗,将青大学子的优秀风采展现给社会,用实际行动为母校增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