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大学 - 《南华大学报》
平凡中显本色 坚守中见真情
生命相托,不负重望。当一个人生病的时候,最希望你快点好起来、给予最真诚帮助及最亲切关怀的,除了家属,还有我们的医务人员。
在普通人看来,ICU是个让人紧张的地方。南华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医护人员,却把这里营造成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医护人员可以轻松快乐地工作,重症患者也能享受到浓浓的人文关怀。
2016年12月30日,大家像往常一样忙碌,忽然听病房外救护车响,120的医护人员推着一个昏迷的老人急匆匆地跑进了ICU,“快!抢救病人,患者男性,81岁,摔伤入院,现神志不清,CT提示有脑梗死,硬膜下出血,右胫骨平台骨折,右腓骨上三分之一粉碎性骨折。这个病人暂时还未找到家属,但是已经联系了派出所。”听到这里大家不由地一愣,又是一个无名氏!但时间就是生命,不容多想,大家积极投入到抢救中,抽血、建立静脉通路、吸氧、上心电监护、清创包扎止血、通知会诊,因为这个危重患者的到来,病房更加忙碌了。
老爷子在ICU医务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下,一周后病情基本稳定,但因脑梗死和老年痴呆,意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无法告知我们具体家庭地址。因为没有家属,10天后,本可转到普通病房的老爷子继续留在了ICU。不久,老爷子可以进食了,医院安排食堂定时为其送餐。食堂的饭生硬,科里的姐妹们碾碎后用微波炉加工后再喂给老爷子吃;担心老爷子营养跟不上,姐妹们每次都从自己带的饭菜中分一部分给他。老爷子骨折愈合的差不多了,为了防止肌肉萎缩,促进下肢功能恢复,姐妹们百忙中总会抽空为老爷子按摩腿部;此外,姐妹们每天还要定时帮老爷子擦澡、翻身、按摩,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定时帮老爷子刮胡子、洗头、理发,保证他干干净净,清清爽爽,舒舒服服。
“你叫什么名字呀?”“老爷爷,你知道你住在哪里吗?” “你今天好些了吗?”“今天的汤好喝吗?”有的小姑娘还会打趣地问:“老爷爷,我漂亮吗?”我们是多么希望他能早点清醒过来。有一些长住的病人及家属知道老爷子的情况,看到我们对待老爷子的态度后纷纷感概:你们不是亲人胜亲人,这种境界太值得学习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老爷子还是不认得人,也不说话,擦澡翻身全是被动。期间医院请求公安局协助寻找病人家属,派出所也张贴了寻人启事,当地电视台也费不少心,但几个月的时间都不见有人来认领。有时,我们也会这样问自己:难道要这样照顾他一辈子吗?为什么不把他送到政府民政部门去呢?ICU是个危重病人抢救的地方,这样的病人放在里面,不浪费医疗资源吗?
尽管ICU很多时候床位告急,但看到老人孤苦无依的样子, ICU的工作人员还是本着对生命的尊重,怀着一颗同情仁爱之心,继续为老爷子提供高质量的治疗护理,想尽其它办法解决床位告急的问题。
天气渐渐转冷,已是冬天了,老爷子已在ICU住了近300天。老爷子被治疗护理得白白胖胖,干干净净,除了不说话,其余的吃喝拉撒睡都正常。一天,科室来了一批实习生,其中一个实习生竟然发现老爷子是她的隔壁邻居。很快,老爷子的儿子及家人们都来了,他们不敢相信父亲还活着,对医院抢救并悉心照顾父亲近一年时间表示万分感谢。
在ICU整整待了307天的老爷子终于出院了!作为医护人员,我们不忘“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誓言,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的帮助这位老爷子,在平凡的工作中彰显了我们医护人员的高度责任心、同情心、爱心,用实际行动向社会交了一封温暖的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