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华大学 - 《西华大学报》

传承和保护都江堰文化

——对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

作者:人文学院 卿晗    
2018-09-15     浏览(173)     (0)

在接触到埃德蒙·木卡拉先生之前,今天对我来说是消极的,因为我不想把时间花在例行公事化的摄影和记录上。我宁愿顶着太阳,背着相机和三脚架去青城山上拍摄树林和山峰。但一切消极情绪在和埃德蒙·木卡拉先生简短交流之后就烟消云散了。

埃德蒙·木卡拉先生是一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员,他见证了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遗产申遗的全过程,他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便了解到了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那时的都江堰还未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但木卡拉先生当时就认为都江堰未来一定会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并一直关注着都江堰的申遗情况。在交流中,我向木卡拉先生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保护都江堰文化”的问题。

木卡拉先生告诉我,如果要传承和保护一种文化,你必须要了解这种文化的过去,同时要活在当下,并最终为未来做准备。要为未来做准备,就必须要进行一些特定主题的、具有开创性的研究,这可以是调查报告,也可以是硕士学位论文或博士学位论文。它可以涉及很多方面,可以是历史文化的,也可以是水利工程技术的。但无论怎样,这些研究都必须由这里的人(他指的是生活在都江堰周围的人,但我认为这个范围可以扩大至所有中国人)来完成。

木卡拉先生说:“这里不是纽约,也不是巴黎,更不是非洲。你们不可能变成美国人、法国人或者是非洲人。你们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命中注定要成为这里的一部分。所以保护和传承你们自己的文化是你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无法选择的。你们应当有所作为,也必须有所作为,因为这里的文化代表着你们的生活,是这里的文化塑造了你们性格和精神,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我生在非洲,但我不会因为中国有长城、故宫和都江堰就感到非洲有多么落后,因为我相信所有国家的文化都是平等的,非洲也有它独一无二的文化。”

木卡拉先生的话给了我不小的震撼。在我看来,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文化是具有灵魂的生命体,其载体是具体的人,即创造和传承这种文化的民族。我们不能依赖其他民族传承我们的文化。如果我们足够幸运,可以通过吸收其他文化中有益的部分,实现文化的传承和进步。可更多的情况是不幸的,由“他者”传承自己的文化,过程中必然带着“他山”视角对本族文化的“解读”,如果这种“解读”出现了偏差、失误,或是超过了本族文化的消化能力,且我们也缺少可与之校对的“底本”,就会带来文化的异质或解体,甚至是失窃。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

举个例子,史学家钱穆曾读到日本人泷川资言的《史记会注考证》,此书搜罗中日一百二十余种典籍,将历代注释整理后加上自身的研究成果,以“考证”的形式,与经订补后的三家注,合刻于《史记》正文之下,成为《史记》研究者必备之书。于是,钱穆写道:“异国人治吾古籍,用心及此,亦足促吾人之深长思也。”整理本国古籍是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这是我们自己应该做好的事,如果全假他人之手,未免  不妥。

对国外学者而言,对中国文化的关注和研究,是他们的学术兴趣,并非他们的责任。但对受这种文化哺育的我们而言,传承和保护中国文化则是我们每一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责无旁贷。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吸引了世界越来越多的目光,汉学家(指研究中国文化的海外学者)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当和汉学家进行对话的时候,如果我们没有一本可靠的“底本”,就会导致所谓的“失语症”,更谈不上什么融合和传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