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大学 - 《吉林大学报》

校企“联姻”:生“才”有道谋共赢

作者:崔艳  崔文诗  学生记者    
2009-12-18     浏览(394)     (0)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大众班是与一汽-大众公司合作进行的大学生预开发项目,旨在培养企业适用人才。该班提供在校期间学习德语的师资和经费,学生有机会参观实习了解公司产品发展,参加素质拓展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这种“订单式”培养实现了校企良性对接,达到双方共赢。大众班学员成为汽车行业的专职型人才,他们具有双重身份,在校期间是课堂上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外实习是公司的准员工,接受职业培训。 摘要应简明扼要,突出文章的核心信息。


  “能在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学习是一种荣耀,成为吉林大学——一汽-大众公司预开发班(以下简称“大众班”)的一员是一种温馨的幸福,签约一汽-大众公司是一种荣誉。”大众班2009级的学员胡浩这样说道。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是由我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及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作为同学们心目中的明星企业,一汽-大众是很多毕业生的理想选择,我校与一汽-大众公司是校企合作多年的伙伴,双方长期进行紧密合作,努力实现高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谋求多方共赢。
  产教结合:“订单式”培养引导目标型就业
  大众班是一汽-大众与我校“联姻”合作进行的大学生预开发项目,旨在目标明确地培养企业适用人才。我校大众班创办于2007年,根据企业需求每年4月份选拨不定数目的优秀学生入班学习,申请入班学生需综合考虑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学生干部、党员、专业成绩、获奖情况等多项指标。招聘专业包括车身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车辆工程、机械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多个专业,主要面向本科三年级学生,硕士研一学生 (两年制)和研二学生 (三年制)。截至2009年7月,三届共有180人在大众班学习,除极个别学员外,都与一汽-大众签订就业协议,成为大众公司的员工。
  一汽-大众公司为大众班学员提供在校期间学习德语的师资和经费。假期期间,学员可以到公司进行大众品牌体验之旅,参观、实习,了解公司产品发展,通过实习使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得以在实践中获得认知,使对优秀知名企业和汽车行业的认识得到增强。此外,大众班还会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拓展训练,介绍公司的企业文化等,使签入一汽-大众公司的学生能够快速融入到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日常工作中,让学生与公司青年经理共同分享经理人员在一汽-大众的成长经历,与各部门及生产线员工零距离接触,举办各种讲座。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身素质,提高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作为2009级大众班的班长,于泊洋称这是一个温暖的小集体, “大家有着共同的就业目标和方向,彼此间的交流更有针对性,更加力求专业化;大家以后可能都是同事,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更有许多话题和共同的思考。”针对这种 “订单式”培养,他认为,这样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使他明确了目标,公司提供的培训和实习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平台,他相信自己会有更大的发展。2009年开始,大众公司对大众班学员不再要求与一汽-大众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是自由而多样性的,一汽-大众对其没有任何约束,实现了 “订单式”培养的新突破。
  汽车工程学院副书记刘炳恩认为,这种方式不仅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企业输送了高素质的毕业生,而且为企业节省了人力资本,加大了企业品牌的宣传,实现了校企良性对接,达到了双方共赢。
  优势互补:“双主体”共育高素质人才
  大众班的学员有着双重身份,在校期间他们是课堂上的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校外实习他们是公司的准员工,接受职业培训。“双主体”的共同培养将促使大众班学员成为汽车行业的专职型人才。
  针对现今高校中汽车和机械专业能说德语的适岗学生很少,大众班便提供师资和经费帮助大众班学员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德语。谈到德语学习,刚刚走进一汽-大众公司的原大众班2007级硕士李赫男告诉记者:“德语学习非常重要,公司的人几乎都会说德语,很多人更是能用德语进行流利的日常交流。现在自己仍在继续学习德语。”大众班德语课堂异常活跃,德语老师会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一汽-大众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德国文化,为同学们与外国人沟通交流提供建议;同时老师还会邀请外教与同学们交流,进行指导。课余时间,德语老师会组织同学聚餐、联谊,举办各式活动创造语言环境。
  在专业实习上,大众班学员有机会走进一汽-大众公司、工厂、车间,听经理介绍产品性能,行业发展;与销售商交流售车情况,现实需求;观摩生产流程,参与售后体验,提前感受工作氛围,加深行业认识。2009年5月于泊洋与大众班学员一起到长春华阳奥迪4S店和长春华阳大众4S店参观实习。他不无感慨地说:“通过实习和实践,我才发现有些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与我想像中的并不完全一致,这样的实习让我更直观地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入认识,更现实地了解了以后自己要从事的工作。”
  新毕业大学生进入公司后,一汽-大众为他们安排一年的见习期,制定见习计划,参加平台培训,指定导师辅导,不定期召开交流会,还在其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管理实习进行为期一年半的培训,开通快速成长之路。李赫男说:“公司很为员工考虑,提供了一个很舒适的工作环境。自己在初期工作中就有了一定的人生规划,而定岗后公司还会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使之按照一定轨迹发展,走一条更加职业化的道路。”
  陈庆峰是我校大众班2007级学员,现供职于一汽大众公司,作为入围一汽-大众公司培训计划的优秀员工在上海接受德语强化培训。谈及在大众班学习的经历,他说道,这个阶段的学习让他对公司先有了了解,包括部门、生产流程,这对将来进企业选择适合自己的部门很关键,一年多的德语培训确实让他比别人的德语基础更扎实。2008年大众公司一共招聘应届生300余人,2007级大众班进入一汽-大众的有40多人,今年来上海培训的2008年入公司的员工有20人,有10人来自2007级大众班,这些到上海接受为期4个月的德语强化培训的员工在培训结束后都是很有希望到大众汽车德国总部、奥迪公司全球总部接受进一步的培训学习,他们都是大众公司的佼佼者。
  大众班是一个团结向上,认真努力的集体,我校良好的学风,扎实的专业基础教学培养了大众班学员踏实肯干,勤奋好学的品格。李赫男和陈庆峰都特别强调专业基础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性,他们认为,4年的专业学习为工作展开打下了厚实的根基,养成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校学院的培养让他们在广阔的天地可以自由施展才华。胡浩对汽车工程学院院长管欣的教导印象深刻,“我们的学生不仅要做技术型人才,更要不断努力完善自己,力争领导行业发展。”胡浩称,明年进入公司后会以最佳状态展现吉大学子的风采,在公司里从一颗小分子做起,为民族汽车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09年7月16日,我校与一汽集团签署了产学研全面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技术开发与应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在相互支持与合作中,构建起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合作体系。一汽-大众公司总经理安铁成肯定了我校多年来为汽车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尤其是为一汽-大众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并提供智力支持。
  企业与高校进行校企合作并回报社会,这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实现了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定向培养人才,企业提前抢占人才市场的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