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吉林农业大学 - 《吉林农大报》

月光

2018-09-30     浏览(152)     (0)




转眼又是中秋!
都说身在异乡的人最怕圆月,月到缺满便是圆,夜到最深泪遮眼。这月,大抵是有一种魔性,能让游子一瞬间满怀乡愁,也给了这乡愁一处安置,一处寄托,仿佛月圆之夜,天南地北的远人都能借着月光看到故乡,看到最温暖的牵念。
可我却偏喜欢月圆。或许总是期望所有的事都能有一个圆满的结束,我幻想着月圆之时,月光能洗涤人的心灵,让所有的羁绊消散,让所有的漂泊都有皈依,即使月最圆的那一刻我也曾泪眼朦胧。
几天前有一夜云很淡,我坐在观礼台上,看一群大雁掠过。北雁南飞,顿时令我想起易安先生所说,雁字回时,当是月满西楼,伤心之处,却是旧时相识。我看着礼台前的台阶上铺满了月光,清晖下仿佛有儿时的我在槐树旁背着李太白的举头望明月,手里还拿着手工的五仁月饼。
雁飞走了,春暖便会回来;人离散了,中秋可否归乡?
古人多以月为寄托,或道离愁别绪,或言人生苦短,或诉仕途艰辛,或叹思人不归。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明月照千里浔阳江;江枫渔火对愁眠,月黯乌啼寒山寺霜初降;人生在世不称意,散发弄舟三两酒对月唱;何处相思明月楼,扁舟载月梦中人未归堂……月光路过了四海五岳,也看过了古往今来,到如今我伸手一捧,便是一汪闺人泪;闭眼一嗅,便是一缕浊酒香。
而今我漂泊异乡,指尖所触再不是故乡姑娘的青丝,而是吉他的六弦;身边所盛也再不是母亲熬制的菜粥,而是各样的饮料,甚至连月光都要比故乡的月光更为清冷生硬。时间的磨砺让我的手指适应了钢丝,也让我的肠胃习惯了沉醉,可我还是忘不掉儿时的月光,改不了对月圆的渴望。我,还是想让记忆中的月光指引着我归乡。
有人说,看月其实就是看自己,看过往的苦乐,看现时的悲喜,看余生的晴雨。月光中有茶香弥散,月光中有佳人笑颜,月光读懂了所有的尘事,却只给凡人留了一抹遐思。
多少次梦中望月,月里抱兔的嫦娥在桂花树下曼舞轻歌,月光下一位侠客白衣长剑寒光凛冽,湖心亭有老者煮酒奏乐,还有那守瓜的少年手捧诗卷声声不绝。
我多想再看一场儿时的夜戏,哪怕台子那么破旧道具那么简易;我多想再背一段晦涩的宋词,哪怕理解那么浅显解释那么随意;我多想再尝一块飘香的酥鱼,哪怕口味那么清淡外观也不美丽;我多想再见一眼故乡的云,哪怕路途那么遥远却也胜似比邻。
饮一壶清茶,我对月祈求,愿月光所照皆无烦忧,愿月光所托再无悲愁;愿天涯海角皆不孤寂,愿山南水北再无垂泣;愿天气炎寒各自珍重,愿红尘纷扰莫忘初心。
这月光,美到让人心醉,美到值得人去永远珍存,永远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