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工业大学报》
月 饼
作者:工程1702程子乔
今天去百货铺买东西,发现店家在显眼的位置换上了月饼,苏式的、广式的,五仁的、豆沙的,这使我想起了家里的月饼。
我的爷爷奶奶都是重仪式的人。年初一的面条、年初二的汤圆、年初三的包子再到端午的粽子、中秋的月饼和螃蟹。每逢传统节日,他们都会认认真真地提前准备好,月饼自然不会例外。每年中秋之前,家里就会堆着各式各样的月饼。广式月饼往往都是装在礼盒里的,还会配上叉子和小刀,这样的往往是送人的或是别人送的,而这是属于父亲的人情往来。爷爷奶奶喜欢吃苏式的。他们买的都是一个牌子,一个本地牌子,五块月饼用一张油纸包着。
对于一个平日里缺乏休息的人来说,中秋是个不可多得的可以偷得半日闲的机会。但在家里,每次中秋节都会被早早地喊起来吃月饼。
“早上吃什么呀?”
“今天中秋节吃月饼呀,已经帮你拆开来放在桌上了。”
“我吃不下那么多,一块就够了!”
“好事成双,今天过节把两块都吃了!”然而这么多年,月饼始终没能讨得我的欢心。广式的又甜又腻,苏式的酥皮噎人。不管是豆沙还是五仁,对它们我一视同仁,没有一丁点的好感。每次我都是草草地吃上两口应付了事,“爷爷,我吃不下啦。”爷爷也不说我,自己接过碗来,把剩下的月饼吃完,然后再用手指将掉进碗里的酥皮一点一点地蘸着吃了个干净。
吃完晚饭以后,一家人便坐一起看电视里播放的晚会。看着电视里主持人说着“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那时候的我始终是不能够理解为何赏月也是传统。赏月不过是文人雅士抒情的意象而已,哪来的那么多离愁别苦呀,有的顶多是嫦娥奔月的凄美故事。
过了十几年的中秋,吃了十几年的月饼,但要真让我去落笔写点什么,好像也就月亮和月饼这两个词了,别的皆是印象全无。而要让我去说说中秋和元宵到底有何不同,也许我能说出的也就只有月饼和元宵的异同了吧。
去年的中秋,一人远在异乡求学,第一次没能与家人在一起度过。早上早早地就接到了妈妈的电话,“今天家里准备了一桌子菜,好多你喜欢吃的,妹妹也会回来,全家人都在,就差你一个……”思乡的感觉突然涌了出来,一团浓浓的乡愁压在了心底,这个时候的我才想起来原来中秋应该是个团圆的节日呀。我才明白月饼为什么成了团圆的象征。“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千古名句成了心里最后的精神支柱,让我相信只要晚上一同赏月一同吃月饼,这乡愁便会烟消云散了。
看着眼前五花八门的月饼,我挑了两块,豆沙馅的,给自己也添上一点节日的氛围,也希望能给家乡的亲人带来一点心灵上的慰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