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徐萌) 9 月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进新时代的重要时刻,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为新时代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绘就了宏伟蓝图,指明了坚定方向。东北师范大学师生通过手机、网络等新媒体渠道关注大会召开盛况,并借助微信、微博、QQ 等新媒介平台参与交流和讨论。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 本次全国教育大会是在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历史关键期召开的重要会议,对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总结,提出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做出历史性判断,为加快推动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教育进步的第一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特别是国立师范大学,要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道路,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改进和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造就更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校长刘益春: 全国教育大会的胜利召开鼓舞人心、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特别是教师教育事业发展,将尊师重教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成就瞩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内容和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事业特别是教师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浓郁氛围提出了明确要求,进行了战略部署,站位高远,意义重大,深表认同,坚决贯彻落实。师范大学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地位,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教育大会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立德树人,扎根中国大地、加快世界一流师范大学建设进程,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努力。
党委宣传部部长严蔚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提出工作要求、作出战略部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对于高校而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工作的主线。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应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只有让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来设计,教师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围绕这个目标来学,才能聚焦聚力、取得实效,为人才培养筑牢更高水平、更加科学的制度基础。
教育学部教授秦玉友:9 月 10 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李克强总理也强调“坚持教育公平”“要着力补上短板”“着力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安排,令社会各界高度振奋。为落实全教会精神,当前和未来在补齐教育短板、推进教育公平过程中,应进一步研究落实、系统施策。在资源短板上,关注学校规模效益差异,基于需求配置人财物资源;在人群短板上,多元主体共担农村生源弱势群体教育责任,打好阻断贫困的组合拳;在教师吸引力短板上,教育内外部协同发力,增强农村学校教师岗位吸引力。
教育学部副教授杨卫安:9 月 10 日,我国第三十四个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时代感强,让人备受振奋。总书记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对广大教师的亲切关怀。“尊师重教”要自律为本,待遇优先。
总书记不仅提出每个教师都要珍惜教师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而且从待遇入手,提出在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的新时代背景下,让教育投入更多地向教师倾斜,不断提高教师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这些重要而明确的要求,为“尊师重教”社会风尚的弘扬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