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5日,《后生命》第二届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2018年9月5日,《后生命》第二届BMAB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这也是美术馆新学年以全新面貌迎来的首个大展。本届双年展共邀请了来自世界十个国家、三十余名艺术家、五个国际名校的工作室在这里展示他们的作品,分享观点和成果。展览围绕“后生命”这一主题,分为主题展览、实验空间、超链接展、试听演出、主题论坛、工作坊六大模块,集中呈现艺术家在艺术与科技领域的跨学科艺术实验。双年展由国家艺术基金支持,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央美美术馆等机构联合承办。
中央美院院长范迪安、副院长苏新平,学院美术馆馆长张子康、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文化参赞Maree Ringland以及多位艺术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担任主持人。
范迪安在开幕致辞中表示,视觉艺术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明而形成新的时代特征,甚至可以说,在视觉艺术表现的主题和表述语言中,总是渗透或关联着特定时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由此形成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文化宁馨儿。当今,各种新材料、新媒介、新艺术为艺术家思想的探险和创造性想象提供了宽广的试验条件,而艺术家在运用新材料、新媒介、新艺术的同时,更多地将其当作一种语言来表达他们的文化关切,由此,“媒体艺术”作为一种正在发生时的艺术形式,折射出全球艺术发展的新趋势。
中央美术学院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现在正伫立在新百年的起点上,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传统艺术的同时,也积极关注和推动新形态艺术的探索与演进。学院把这些“新鲜养料”既作为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够融通科技与艺术的新型人才,更注重搭建宽阔的国际交流平台以及时展现科技与艺术的最新成果,“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正是这样一个平台。
范迪安指出,在各种新形态的艺术中,媒体艺术是具有很强吸纳力和兼容度的形式,它可以运用各种材料、媒介、手段进行艺术创造。此次展览的主题“后生命”十分新颖,同时具有深厚的文化意涵。“后”(Post)表明了对一种事物已有性质的重新考量与超越。对艺术家而言,“生命”这个词是艺术创造的永恒主题,用今天的视野来看待“生命”,把“生命”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延伸出“生命”的不同意涵。本次展览从不同维度对“生命”的本质与形态进行探索,展示了“生命”新的诞生方式与存在状态。
正如本次展览总策展人宋协伟所言,《后生命》重点探讨在生物基因、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等科技飞速发展的影响下,在日渐受到关注的后人类理论语境中,“生命”这一古老概念的拓展和延伸,以及人在与地球上其他物种共处时,处于“非人类中心主义”思潮中微妙变化的地位。举办此次展览的初衷,旨在为国际媒体艺术交流提供一个平台,为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学术互鉴提供一个桥梁。
展览开幕前,中央美术学院与优必选科技公司举行了“智能设计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希望通过与行业领先的企业建立紧密合作,更好地培养跨领域人才,提供更好的实践机会。
本次展览策展人,设计学院费俊教授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导览,让所有嘉宾经历了一场难忘的“后生命”体验。展览将持续至9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