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西南林业大学 - 《西南林业大学报》

我校专家建言最美省份建设

2018-09-21     浏览(136)     (0)

本报讯(赵洁 报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要求云南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2018年7月17日,云南省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提出坚持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这是云南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立足于云南省情实际和发展未来所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省委、省政府的号召在我校师生中产生热烈反响,学校各领域专家纷纷建言最美省份建设,为建设美丽云南支招献计。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王传发《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 展现新时代云南新担当新作为》(《云南日报》(理论纵横),2018年07月26日)一文指出,“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展现新时代云南新担当新作为”,他说,必须立足云南省情,厚植美丽云南生态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发展优势,最大限度释放生态红利和绿色福利,实现生态优势支撑发展优势的最大化效用,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使之成为助推脱贫攻坚强大动力,奋力谱写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篇章。


绿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副研究员陈国兰在《构建生态文明体系 作好美丽云南文章》(《社会主义论坛》2018年第9期)中表示表示,作为社科研究工作者,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围绕相关热点、重点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同时加强绿色发展研究院智库建设,积极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言献策。陈国兰认为:“云南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必须注重转变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提高资源环境利用效率。”


在生态美、环境美、城市美、乡村美、山水美的最美省份建设中,“生态美”具有统揽意义,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院长、教授张海夫《以生态美统揽最美丽省份建设》(《云南日报》(理论纵横),2018年08月02日)的观点。他提出,要坚持生态美的规律性,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生态美的系统性,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要坚持生态美的辩证性,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要坚持生态美的实践性,打好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战役;要坚持生态美的价值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生态产品。


校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副教授李正亭《云南创建环境美的基本维度》(《云南日报》(理论纵横),2018年8月20日)从“弘扬优良传统,夯实云南环境美基础”、“整合资源优势,找准云南环境美亮点”、“着眼生态安全,筑牢云南环境美屏障”、“聚焦三张品牌,共享云南环境美产品”、“发展保护并重,推进云南环境美建设” 等几个维度来审视目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建设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新起点谋划未来的发展蓝图。


林学院副教授李建钦《民生林业是最美丽省份建设的基础》(《社会主义论坛》2018年第9期)则指出,云南的林地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必须牢牢把握、保持和发挥云南的生态与林业资源优势,为生态美、环境美、山水美、城市美、乡村美提供基础性支撑。


最美省份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嘱托的实际行动,是云南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应有的时代责任和使命担当,对于云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我校作为云南省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林业本科高校,有能力、有义务为建设生态云南、建设最美云南提供智力支持、贡献人才力量。专家建言最美省份建设是主动思考全省战略、勇于担当时代责任、积极投身云南发展的体现,也是学校找准定位、抓住机遇、敢于争先,将自身发展融于全省发展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