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
王安石
陆九渊
韩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东周·孔丘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东周·孔子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东周·孔子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东周·孔子
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礼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知敬学。
——《礼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中庸》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东周·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东周·孟子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东周·管仲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东周·墨子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东周·荀子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唐·韩愈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唐·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唐·韩愈
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
——宋·朱熹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宋·朱熹
心不定,故见理不得。今且要读书,须先定其心,使之如止水,如明镜,暗镜如何照物。
——宋·朱熹
致思如掘井,初有浑水,久后稍引动得清者出来。人思虑,始皆溷浊,久自明快。
——宋·程颐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
——宋·王安石
为学有本末先后,其进有序,不容躐等。
——宋·陆九渊
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
——宋·陆九渊
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必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
——宋·胡瑗
少年立志要远大,持身要紧严。立志不高,则溺于流俗,持身不严,则入于匪辟。
——明·张履祥
凡读书,每处必求其实,自然有益。
——明·张履祥
读得书来口会说,笔会作,都不济事,须是身上行出方算学问。
——清·颜元
善恶要知,更要断。知一善,则断然为之。知一恶,则断然去之。庶乎善日积而恶远也。
——清·颜元
人皆寻乐,谁肯寻苦?读书虽不如嬉戏乐,然书中得有乐趣,亦相从矣。
——清·王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