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秦明明 报道)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实践、切实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与团队合作意识,2018年(第11届)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于7月17日至8月26日分别在南京、上海等地隆重举行。
本次大赛分设11大类,我校大数据与智能工程学院共派出4支参赛队。在8月1日至5日由南京邮电大学承办的“人工智能”类全国决赛中,来自全国214所院校的1292名选手携带499件作品参赛,由我校吕丹桔、张雁老师指导,刘江、徐海峰、赵雪飞三位同学完成的作品《基于音频的鸟类分类识别系统》荣获全国二等奖;由赵毅力老师指导,李禹成、史雪云、泰建雅三位同学完成的作品《云南省野生鸟类图像识别》荣获全国三等奖。
在8月16日至23日由上海东华大学承办的“软件应用与开发”类全国决赛中,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260余所院校的1700余名师生,550项作品参加。其中由我校李俊萩、张晴晖老师指导,吕红亮、徐海峰、沈阳三位学生共同完成的作品《智能安防小车》荣获全国一等奖;李禹成、米恩杉两位学生完成的作品《TimeIt作业考勤系统》荣获全国三等奖。同时,这也是我校自2013年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第一次获得全国一等奖。
此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软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联合主办,从2008年组赛开始,已举办了11届55次赛事,以校级初赛、省级复赛、国家级决赛的形式逐级开展,是参赛规模较大、社会影响力较广、参赛水平较高的全国大学生赛事之一,至今很多本科院校参加了这一赛事。
我校本次选拔参赛的作品创意新颖、专业知识与热门前沿技术相结合,部分作品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展示了我校的计算机教学成果。通过参加本次比赛,不仅激发了我校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提高了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创新创业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