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 - 《山东理工大学报》
王禹婷:平凡世界的一棵狂草
作者:本报学生记者 马文基 孙戈

“2017年12月24日,走入考场。2018年2月4日,收获喜悦。2017年,过得很充实、很辛苦。2018年,南开,我来了。”这是王禹婷2018年2月4日发布的一条微博。“非常兴奋,但平复之后,又觉得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王禹婷说。一切随缘王禹婷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化学1402班学生,今年的考研不仅成就了她,也让她成为学院历史上第一个考取南开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最初她没想过考研,而是准备创业,跟朋友一起办辅导班。但是后来,她还是在家人、朋友、老师的劝导下,走上了考研路。
刚开始复习时,王禹婷发现自己的复习任务与别人有很大不同。“别人考研专业课只有一本书,而我却有七本。”作为学院第一个报考南开的人,她没有前辈指路,只能自己摸索,光资料就整理了厚厚一摞,开始准备的时间也比别人晚。
2017年5月,王禹婷正式开始复习。“那个时候别人的数学书都看过两三遍了,我才刚开始看。”即便如此,她还是很快稳住了阵脚。“那时只有一个想法: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到11月份,她的书还没看完,可复习依旧按部就班。王禹婷说,那个时候她都佩服自己的心态。老师调侃她:“得加把劲,你可是南开第一人啊!”
复习时,王禹婷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不图快。每一天,每一周,她都有自己的目标,给自己安排好合适的工作量,而不在意别人的进度,7个多月,一直如此。一波三折随着考研日期的临近,王禹婷的压力逐渐显现,无形的压力趋向有形,这让她有点慌了。起初,她心情偶尔不好,但能很快调整过来,这得益于她独特的减压方式———吃。“只要嘴里一直嚼着东西,心里就不会胡思乱想,也就感觉不到压力。”备战考研期间活动量少,吃得多,结果考试结束一称体重———胖了30斤。
2017年5月至10月那段时间,无形的压力让她有些神经衰弱,时常睡不着,但这并不影响她的状态,第二天依然投入到有条不紊的复习中。细微的压力可以通过吃来缓解,但到了11月中下旬,她的情况开始变得严峻———吃不下东西。备考阶段已临近尾声,可书本仍未看完,身体也疲惫不堪。数月的复习已经将她的精力透支到了极点。剩余时间不多了,这或许是她恐慌的根源。但对她来讲,更多的是对考研失败的忧虑和对未来的迷茫。在沉重的压力下,她用另一种方式释放自己。“大哭一场,去操场,或者在被窝。”哭完,她又迅速调整状态,再次投入到复习中。期间,她也曾蹦出过放弃的念头,但最终,她还是鼓励自己坚持到底。那时,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星期。
最终,她没有看完所有书本,最后一本专业书也只是粗略一翻,就这样走进了考场。走向战场2017年12月24日,王禹婷走进考场。前两场考试科目是政治和英语,她感觉发挥还可以。但到了第三场高数,却让她陷入了崩溃。“前三道选择题都不会,听着大家哗啦哗啦翻试卷做题的声音,我整个人都慌了。”数学一直以来都是她的强项,即便是比较难的线性代数,她也能在90分钟内完成一套试题并考到120分以上。“本想着用数学的分数去弥补薄弱学科,可数学却考成这样……”随后,放弃的念头开始躁动,巨大的崩溃让她痛哭一场。那时她的心态已经差到极点,最后在好友的安慰劝说下,她又走入考场。对于专业课,王禹婷觉得考得不错,这让她有信心为接下来的复试做准备。
南开大学的复试分为三个环节:笔试,中文面试,英文面试。英文面试环节,王禹婷没有发挥好。但由于前两个环节表现良好,所以英文面试没有给她带来过多的心理负担。成绩公布后,没有让她再次陷入悲伤,而是带给她“一惊”“一喜”。“惊”的是数学并未考砸,反而处于中上水平;“喜”的是复试成绩排在13名录取考生的第5名。从备考到录取,王禹婷虽然累,但感到欣慰。家人鼓励出于对山东的喜爱,高考时王禹婷就打算来山东。爸爸告诉她:“女孩也要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去闯就好。”王禹婷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近似“放养”的环境中,家人的性格都很随和,宽松的环境让她的性格趋于外向,父母更像是她的好朋友。
在她压力最大的那段时间里,爸爸妈妈非常关心她,生怕她撑不住,三天两头打电话问候她、关心她。在电话里,她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从未向家人透露过自己承受的压力。
今年2月4日,当查询到自己被录取的时候,王禹婷欣喜至极,在楼上疯狂跺脚,把妈妈吓了一跳。爸爸特地为她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爸爸听到消息后有点难以置信,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王禹婷笑得合不拢嘴。洒脱“婷哥”
大一时一次社团活动中,王禹婷一个人将一张课桌从图书馆扛到13号教学楼,“婷哥”的称呼由此而生。大二时,她开始做兼职,积累工作经验并赚取生活费。大学四年中,她也多次获得校级奖学金,这不仅贴补了生活费,也激励她不断进步。
在别人眼里,王禹婷不像一个学霸,但期末考试却总能名列前茅,连续2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从小她就非常喜欢数学,同时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读诗,经常和朋友交流心得。她那洒脱的性格总是展露无遗:“凡事不要太在乎,做人嘛,开心最重要。”
大一时她出于兴趣加入了爱心社团,由于贡献突出加上性格外向活泼,大二时成为社团主席。大二暑假,她带领20人组成的团队远赴甘肃,参加赴陇援西义务支教活动。7月6日,他们坐上了开往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火车。甘南位于甘肃省西南部,他们要前往的扎古录镇则是更往南的偏僻村镇。作为队长,除了给当地孩子准备礼物,她还为队员准备了满满两大箱物品,从供全队使用的应急药品,到必不可少的冲锋衣……考虑周到细致。她说:“队员大多是男生,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到达麻路村不久,由于海拔高、气温低,他们的脸上都挂上了高原红,之后几个队员还得了感冒。由于经费有限,他们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早上炒土豆,中午炒甘蓝,晚上炒土豆,几乎天天如此。队员们抱怨:“以后再也不想吃土豆了。”虽然条件艰苦,但他们也收获了不少感动。有一次文化考察走得太远,时间太晚,他们没赶上最后一班车,这时当地一位村民向他们施以援手,专门开车把他们送回了住处。
7月28日,他们乘车返回,21天的支教生活顺利结束。不久,他们的实践项目获得了省级奖项。“获奖只是一个结果、一份荣誉,重要的是只有经历过才会发现,最珍贵的是过程。”王禹婷笑着说。
奋战7个月的时间,王禹婷改变了自己,站在了人生新的起点上。回望整个过程,她从不后悔:“努力付出就是最大的收获。”两个月后,她将在南开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