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江西中医药大学 - 《江西中医药大学报》

考研心得

2018-06-10     浏览(40)     (0)


  转眼间,一年时间已经过去,随着拟录取名单的公布,一颗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回顾过去的一年,有得有失,但总的来讲还是收获多些,不仅仅是最后的结果,更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历的一些苦辣酸甜,也不算是经验,算是一种心得吧首先,先说决定考研。产生考研的想法是源于我考教师资格证后开始的,因本人性格等方面原因,比较喜欢和学生们打交道;另外自己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文科脑,所以“马克思”情有独钟,而对所学专业以及其他偏理科的东西深感力不从心。因此,综合考量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适合做的事。所以我考了教师资格证,但仅有此还远远不够,毕竟不是正二八经的师范生,专业也不对口,游击队和正规军是有很大差别的,就业远远不占优势。于是便萌生了考研,作为自己的二次“投胎”,选择报考自己倾向的任教学科——华中师范大学学科教学(思想政治)。
  从这个方面讲,我想分享给大家的是,考研是个长跑。如果决定考研,大家首对为什么要考、考什么专业、考哪个学校、考专硕还是学硕等等,都要心中有数,而不能为了考研而考研,不能跟风随大溜,一定要结合自身实际,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适合什么。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复习了。笔者考的教育专硕,要考专业一教育综合、专业二教学论、还有英语和政治。因为考研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我就捡共性的来说。
  第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考试参考书和其他信息资料,这个可以在报考院校官网上查得,然后网上购买即可,若能认识些报考院校的前辈,从中获取些资料也不失为好办法。有些专业是需要把参考书全部买回,而有的是不用的,笔者没有买参考书,只买了综合参考书的应试解析,外加笔记,具体情况要根据自己的专业以及学习习惯和方法去定。
  第二,就是着手复习了。复习一定要结合自己的能力、专业、时间等因素,一切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符合自己的复习计划,走具有着自身特色的考研道路。这是考研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想说的是,考研过程中需要借鉴学长或者学姐的有用经验,但绝对不能陷入“惟学长学姐”论,考研是场战争,不大不小,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战术战法,绝不能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方式方法,考研拼的就是方法、效率、意志力,而不是起的有多早,睡得有多晚。就拿英语和政治来说,每个人的基础都是不一样的,大多数人都认为复习这两科要看大量的视频,但笔者从考研之初到结束,没有看过一分钟视频,这个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时间充足,实在有必要,多少看点也是可以的,但切忌在视频上花费太多的时间,有些文字可以看懂的何必去花费时间去看视频呢,这两种方式耗费的时间差是巨大的。英语贵在积累,自考研之初就要着手,刚开始可以记记单词,有很多种方式:如软件记单词,视频记、单词书记、刷题记等等,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坚持不懈直到结束。政治伸缩性巨强,需要记忆,但不要死记硬背,这也是考研比较忌讳的,结合自身实际,一般来讲,暑假开始看书,之后开始刷题,政治知识点量大,细碎,多多刷题是加强记忆的有效办法,那么多小知识点,靠死记硬背是背不过来的。
  第三,就是专业课了。其实无论是高考还是考研,所学的一定不会全都考,尤其是考研,可算得上是大海捞针。面对厚厚的参考书,需要记忆的东西甚多,不免会出现背了忘、忘了背、背了又忘、忘了再背的情况,如此循环,着实让人心中着急和无奈,直至进了考场还觉得好多都没记住,记住的又都忘了。笔者想说的是,这其实是一种正常现象,大部分人都会遇到,但又不是不可克服的。记忆是需要方法的,记忆前要精细加工,记忆后要注意复习。前者说的是无论我们记忆什么内容,一定要理解后再记忆,考试时答案并不一定要写的一字不差,这也是不容易做到的,我们要做的是,把书上的东西变为自己东西,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它,记忆它,考试时能写出来就可以。记了易忘,就要重视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集中复习,方法很多,结合实际选择。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考研与高考虽有相似之处,但也又质的不同,考研对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要求甚高,这个时候靠死读书是不管用的,死读书就会读死书、最后读书死。每年复试高分被刷的数不胜数,拿笔者来说,近几年,本人报考学校复试时的笔试题目题量越来越少,设置越来越灵活,知识从书本上移到书本外,今年复试只有两道题,不是书本知识,而是学科前沿和发展热点,因此,刷掉了很多只知书本知识的高分考生,不得不感到遗憾,同时也应引起我们的反思。此外还有英语面试、专业课面试,在这一关倒下的也不在少数。因此,考研不仅仅要学书本知识,同时也要放眼书本之外,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结合自身情况多方涉猎,这样才能有备无患。
  至此,祝各位研友未来都能有所收获,金榜题名!(王战钰 人文学院 录取华中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