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报》

《自然·通讯》 在线发表沈琳为共同通讯作者的论文
首个肿瘤蛋白质组分子分型完成

2018-04-01     浏览(47)     (0)

我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学研究取得新成果,将胃癌分为三个亚型,不同亚型对化疗的敏感性不同,并筛选出23个与预后相关的胃癌候选蛋白药物靶标。该研究为胃癌病人的精准医疗提供了直接依据。

据健康报310日报道我国科学家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弥漫型胃癌在蛋白质组层面其实可以分为3个亚型不同的亚型预后不同对化疗的敏感性也不同。38自然窑通讯在线发表了这项由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共同开展的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研究最新成果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分别为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秦钧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沈琳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军事科学院研究员贺福初

2012年起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北京主任秦钧团队开启了绘制首个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学图谱和肿瘤驱动基因变异图谱的征程并联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进行大规模胃癌样本分析

20166该团队基本完成84对胃癌与癌旁组织样本的质谱测量工作共鉴定到11340个不同基因产物这些蛋白质覆盖了肿瘤细胞及肿瘤微环境所有可能表达的蛋白据此首次描绘了弥漫型胃癌的蛋白质组全谱进一步研究发现仅对84对胃癌与癌旁组织全蛋白表达谱进行聚类分析就可将弥漫型胃癌分为3个与生存预后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的分子亚型其中,PX1细胞周期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长曰PX2上皮-间充质转化型患者生存预后介于PX1PX3之间曰PX3免疫通路富集型患者总生存时间最短并且对化疗不敏感在此基础上科研团队还筛选出23个与预后相关的胃癌候选蛋白药物靶标

秦钧表示这种蛋白分型不依赖于任何基因组信息可为胃癌病人的精准医疗提供直接依据大家熟悉的基因测序只能为肿瘤的精准医疗提供非常有限的线索这个困惑现在可以在蛋白质层面上解决将来在临床上对肿瘤进行蛋白质组分析就可以知道这是哪一种能不能治好应该采取哪种疗法

摘自310日健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