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使栖霞市的急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救治,减少误诊、漏诊,最大限度的降低致死、致残率,我院创建了全市唯一的“胸痛中心”,并顺利通过中国胸痛中心总部的认证。胸痛,俗称“胸口痛”,是指原发于胸部或由躯体其他部位放射到胸部的疼痛,对应的病症主要有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主动脉夹层等,其中发病率最高也最为凶险的是急性心肌梗死。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旦发病,在90 分钟的“黄金时间”内实现血流再灌注至关重要。目前,由于部分医院诊断能力不足、不具备溶栓资质和介入手术能力, 缺乏多学科协作的疾病救治模式, 以及公众对急性心肌梗死知识相对缺乏等原因,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规范救治落实率较低。据我国官方数据统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的人数不足5%。为此,“胸痛中心”应运而生,它是通过整合全院资源、优化流程,为急性胸痛患者开通的一条高效、规范、便捷的诊疗通道,也是衡量一个地区、一家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标志之一。目前,全国通过中国胸痛总部认证的胸痛中心仅有400 余家, 我院位列其中。
某日凌晨,家住栖霞城区45 岁的李先生在睡梦中突发剧烈的、持续性的胸部疼痛,并伴随大汗淋漓、胸闷憋气等严重症状, 家人立即拨打120 急救电话求救。市人民医院救护车火速赶到,急诊科医护人员根据李先生的病情和心电图检查结果,确诊他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立即采取抢救措施,并通知院内胸痛中心。接到指令后,胸痛中心立即开通绿色通道,启动导管室,全部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做好溶栓及手术准备, 李先生入院后直接被送入导管室进行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堵塞的心脏血管成功开通,脱离了生命危险。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胸痛中心的建立, 使更多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了有效救治。“胸痛中心的认证不是报名、挂牌这么简单,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设有二百余项严苛的条款, 胸痛中心办公室对上报材料初审通过后,后续还有国内专家现场预评审、网审、微服暗访、现场核查等多个环节,对医院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诊疗流程、专业团队、全员培训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院史本国副院长说。
为建设达标胸痛中心, 我院按照中国胸痛总部的认证标准, 多措并举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规范诊治流程,提高急救能力:全院上下高度重视,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特检科等多学科专家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全力保障人力、设备与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建立起一整套与胸痛相关的规范工作制度和诊治抢救流程, 就诊、入院、手术、出院环环相扣,为急性胸痛患者提供24 小时连续的专业处置;组织科室骨干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全国性胸痛中心会议10 余次,邀请胸痛专家到院进行专题讲座10 次,开展各类胸痛知识培训讲座、典型病例分析会、胸痛救治流程实战演练等60 余次,整体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建立了包含院领导、胸痛中心团队、各科室主任在内的“栖医胸痛中心院前急救联络群”、“栖医胸痛中心微信群”;充分发挥医疗联合体优势,与松山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济开发区卫生院、臧家庄卫生院等六家基层医院合作,建立了“胸痛微信联络群”,一旦发现急性胸痛患者, 微信群里汇报病情,上传检查结果,由我院专家做出诊断,并定期举行相关业务培训,赠送心梗急救药物,协同救治急性胸痛患者,增强胸痛中心的辐射面, 提高全市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目前,胸痛中心每年独立完成溶栓手术100 余例, 完成冠脉介入手术40 余台,急诊介入手术量年增长50%,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血流再灌注时间平均缩短至30 分钟以内,远低于美国心脏学会规定的90 分钟以内,自成立以来,已成功抢救了数百名急危重症胸痛患者。
“作为全市主要的医疗机构, 我院自2016 年就启动了胸痛中心的建设工作,建设两年多来,成效显著。今后,我院还将继续加强胸痛中心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在持续质量改进中提升对胸痛患者的救治能力, 为我市六十六万果都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我院孙晓东院长说。
(栖医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