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内容

聊城大学 - 《聊城大学报》

增强科研竞争力开创科研新局面———访科研处处长黄富峰

2009-12-19     浏览(493)     (0)
□本报记者黄书坤
  记者: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实现获取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和全面内涵发展的新跨越”,科研处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请您谈一下,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科研处应该发挥哪些职能?
  黄富峰:科研处是学校整体科研工作的组织与管理机构,代表学校开展科研工作,科研处的科研管理,更多的是为科研一线教师服务,保证我校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科研处要制定周密详细的科研计划,规划好年度、近期和长期的科研工作,要增强工作的导向性,通过科研政策的适时调整,引导与鼓励科研人员多出精品力作。要从全校科研角度出发,协调各个科研单位的工作,也要协调好处内的工作,做到有条不紊。为此,科研处要特别强调服务意识,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岗位、职责和要求,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为实现获取博士立项建设单位和全面内涵发展的新跨越作出新贡献。
  记者:程书记在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对过去六年的工作总结中指出“承担课题和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请您谈一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黄富峰:过去六年中,学校坚持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加强科研组织与管理,狠抓高层次科研立项,促进了群众性科研活动与组织性科研活动双进展,科研实力不断增强。特别是2002年学校开始执行的《聊城大学科研工作奖励条例》,对增加全校科研成果的数量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2006适时出台的《聊城大学专利管理规定》,对于激励广大教师申报国家专利,特别是国家发明专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针对全校每年取得的科研成果数量可观、但标志性成果却很少的状况,2007年学校及时修订了高层次科研工作奖励办法,意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多出精品力作。这些措施使我校承担课题和科研成果数量、质量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一是申报省部级以上课题的数量大幅增加,立项数量屡创新高,且课题完成质量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是科研成果质量有明显提升,如社科类发表在B类以上学术刊物上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相当数量的学术著作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高层次出版社出版,自然科学类被SCI三区以上收录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的数量近两年来明显增多。三是申报各级各类科研奖励的积极性高涨,获奖层次也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等。
  记者:程书记在第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实现科研水平的新发展“必须承担高水平重大科研项目,并提高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性”,请您谈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黄富峰:科学研究的本质在于创新,只有创新性的课题才能获得支持,取得重大科研项目立项。我们要想有一流的学科,就要有高水平立项、成果和获奖作为基础和支撑,而标志性成果就是学科发展水平的标签,有了它,就能充分体现我校的办学水平、办学特色,提升我校的社会知名度,提高我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要想出高水平的标志性成果,高层次立项是基础。因此,我们一定要强化科研课题的组织、论证、预申报工作。要立足学术前沿,集中优势科研力量,不断拓宽选题范围,组织高起点科研立项论证,争取更多的重大课题立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今后,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重大课题的申报时都要提前准备,通过广泛发动、申报辅导、强化论证、请教专家等方式,高质量完成课题申报。在强调立项的同时,我们也要十分重视结项工作,要抓项目按时完成率、成果精品率,切实提高项目完成质量,提高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性,增强我校科研实力。
  记者:作为科研处的负责人,您认为科研处应该如何贯彻和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科研水平的新发展?
  黄富峰:为了贯彻和落实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实现科研水平的新发展,科研工作的总体目标和任务是:加强科研组织与管理,促进群众性科研活动与组织性科研活动双进展,努力承担高水平重大科研项目,提高科学研究的原始创新性,培育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励的突破,大力提升我校的科研实力。
  具体做好七项工作:一是开展学校科研资源调查,对科研立项、科研成果情况进行梳理、预测,发现和培育新的科研生长点,实现学校科研资源的有效整合。二是修订《聊城大学高层次科研奖励办法》,通过分级匹配、分级奖励的办法,进一步加大高层次科研立项和高层次科研成果的奖励(匹配)区分度,强化奖励(匹配)经费的杠杆作用,对经费的使用办法和使用效益提出明确要求。三是制订《聊城大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管理办法》,对博士科研启动基金的申请与立项等做出明确规定,引导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在起点上规划好自己的科研方向。四是修订《聊城大学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强化重点课题和招标课题的导向作用,注重课题的过程管理。五是制订《聊城大学科研管理规程》,为广大科研人员提供可以参照的具体化的科研活动指南。六是强化与有关高校、聊城市相关部门和部分大中型企业的沟通,采取和企业、外单位联合申报的方式,找到申报重大课题和重大奖励的结合点。七是做好2010年的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的申报工作。
  采取五项保障措施。一是抓好群众性科研活动,保证科研成果的总量和成果形式的多样性,同时组织好重点科研活动,在科研成果总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形成高质量科研成果,有效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二是率先实现突破学校重点建设的9个学科,形成学科重点、重点科研方向和学科群,从高水平课题的立项开始抓起,立足于获大奖,出标志性科研成果。三是按照年度、二年、中期、长期四个时段,梳理、预测、组织全校重点建设学科已规划的4-6个研究方向上的科研立项、科研成果,通过实行科研管理责任制等措施,打造高水平科研成果。四是善于用“借船出海”等办法,与其它高校、企业等联合,一起申报高层次课题,形成高水平成果,获得高层次科研奖励。五是实行责任制,具体到学院、具体到学术团队、具体到科研人员个人、具体到每一项课题、具体到每一项科研成果进行具体分析,就不同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服务,切实把科研管理工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