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学院 - 《湖南科技学院报》
一赛事三促进, “面线点” 结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 在全省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进会上的发言

2015 年, 国务院印发了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 同年, 教育部等启动了中国覆盖面最大、影响最广的 “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学校高度重视此项赛事组织,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担任组长, 分管副校长担任副组长的 “互联网+” 大赛组委会。 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学校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互联网 +”大赛优秀组织奖,获得全国银奖 1 项,铜奖 4项, 省级最佳创意奖 1 项, 一等奖2 项, 二等奖 6 项, 三等奖 4 项,最佳指导教师奖 2 项。2015 年被评为全省就业创业工作“示范校” , 2016 年被评为“优秀示范校” , 2017 年被认定为 “省级众创空间” 和 “湖南省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学校组织“互联网 +”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经验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不把大赛当作一个简单的学生活动来组织,而是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 —以赛促学,以赛促建, 以赛促转, 从面到线, 再到点, 营造创新创业氛围, 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一、 以赛促学, 全面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 必须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 组织 “互联网 +” 大赛首先要促进教师学。
一是 “请进来” 学, 近三年, 学校先后邀请了数十位校外导师来校培训校内教师,做到了每年校内集训 100%全覆盖。二是“送出去”学,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专项培训, 2015 年学校派送了 2名教师赴英国索伦特大学专题学习创新创业教育 3 个月。
最为重要的是要促进学生有效地学。 一是构建体系, 组织学生扎实地学,学校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 分管副校长担任院长, 构建了教学、 实训、 竞赛、 孵化 “四位一体”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 《创业基础》 公共必修课,做到了学生创新创业教育100%全覆盖。二是出政策, 想办法,带动学生有效地学,制定了《学生工作竞赛奖励办法》 , “互联网+”大赛指导教师最高可获 4万元的奖励,鼓励教师自觉带动学生学; 出版了 《创新创业指导》校本教材,用学生身边的案例激励学生学;学校创新地开展大赛路演,把参赛的项目简介做成展板悬挂在校园主干道,学生团队在展板前进行路演, 路演结束后,展板继续向全校师生展示,用热烈的氛围带动全校学生学。在持续的措施推进下,学校学生参加“互联网 +”大赛的热情逐年倍增, 2015 年 报 名 参赛 124 项 ,2016 年 320 项, 2017 年 751 项。
二、以赛促建袁线上线下完善创新创业生态
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帮扶指导, 打造永不落幕的比赛, 线上和线下两条主线相互融合,形成合力是关键。一是借力, 开展 “慕课+ 翻转课堂” 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学校响应省教育厅要求,加入了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学院,并使用省级学院平台资源。二是共赢, 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学校正在打造全新、独立的校内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3 层楼、 3750 平方米,将紧密围绕专业化、集成化、 网络化和市场化等目标, 联结高校、 企业、 政府与创业者。
三、 以赛促转, 重点助推优秀项目孵化落地
学校倡导科研成果转化, 构建了三级创新创业基金支撑体系, 抓重点, 树典型, 力促创新创业项目孵化、 加速。 第一级是创新创业起航奖学金,鼓励学生项目迈出第一步;第二级是中期奖学金, 出台了 《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评选与管理办法》 ,激励创客“市场试水” ; 第三级是种子基金。校友张亚红向学校捐赠 100 万元创业基金,目前学校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资金池”已初具规模。学校鼓励项目团队通过参加“互联网 +” 大赛, 争取校外资金扶持。 值得一提地是, 第二届省赛三等奖获得者 -- 李国琛团队,去年刚毕业,就获得某投资发展集团 1000 万投资。
大学生是推进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生力军。学校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还在路上,学校将一直努力。(副校长 程智开)